第三十一章:邊地軍事

蕭定也不廢話,翻身上了平素騎乘的馬匹,打馬便行。

身後百余騎兵,用不著打招呼,一個個麻溜兒地跟了上來。

蕭定是從馬軍之中出去的,這馬軍便是他的自留地,甚至於每一個人,他都能叫得上來名字。哪怕這兩年他負責全局了,但沒事兒,他便要去馬軍之中轉轉。

每人雙馬,一匹騎乘外加馱著盔甲之類的作戰武器,另一匹,就純粹是作戰的了。

一百多人,兩百余匹馬,聽起來人不多,但走在路上,就是浩浩蕩蕩的一大群了。

大宋的騎兵是真不多。

精銳的騎兵那就更少了。

一來,是大宋缺馬,尤其是好的戰馬。二來,大宋的騎兵,在整體素質之上,與遼人相去甚遠,大規模的騎兵作戰,大宋占不到絲毫便宜,只有吃虧的份兒。而養一個騎兵,足足可以養七個步卒,所以大宋軍隊作戰,一向是以步兵為主,騎兵為輔。

但這樣的作戰模式,就注定了在戰場之上,大宋永遠都是被動駐守的一方。遼人可以選擇戰場,也可以選擇一擊不中,即遠遁而去,宋軍即便是在正面戰場之上打贏了,也無法乘勝追擊,擴大戰果。

直到二大王到了北疆,主持整個戰事之後,情況才慢慢地改觀。

二大王的身份擺在哪裏,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卻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

這些年來,北地邊疆,開始大規模地挖掘水塘,種植林木,蓄水種植水稻,大力地興建各類軍堡,形成了一個整體之上的防禦鏈條。

星落棋布的水塘、濕地這些地方,可以有效地遲滯對手大規模騎兵的沖擊,而環環相扣的各類軍堡,亦能做到一方有難,八方來援,一地燃起烽火,四處軍堡駐軍便可蜂湧而出,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策略,或支援,或斷後路,力圖將來襲的遼軍困住之後然後再尋機殲敵。

雖然在戰略之上還是一個被動無奈地選擇,但從戰術上看,卻是大獲成功的。

近兩年來,已經有多支不明情況的遼軍,打草谷深入宋境之後,陷入到了這樣的羅網之中,然後被擊敗。

像上一次天門寨的大勝,便是如此。只不過這一次,入侵的遼軍運氣不好,被蕭定帶人兜了後路,損失最為慘重罷了。

“共聯村?我以前怎麽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蕭定有些奇怪地問道。

“統制,這是去年剛剛建起來的一個新村子。”王俊道:“邊地那些被遼人襲擾破敗的村子,聚集到了一起,共建了這個新村子,共聯共保嘛!所以就叫共聯村了。”

蕭定點了點頭,這樣的事情,在邊境實在是太常見了。

“百多戶人家,已經不小了,能聚集起多少青壯?”

“被遼人侵襲之後還能活下來的,也基本上都是青壯了,所以共聯村的情況還不錯。”王俊介紹道:“百多戶人家,壯丁便有近兩百人,上一次我去看了一下,夯土的圍墻足足有一丈來高,我又指點他們在四面建起了些箭樓,平素寨子裏也多備有防禦之物,小股的遼軍,是無法打下這樣的村子的。”

“箭手多嗎?”

“便是婦女,也能挽弓的。”王俊道:“只不過都是些軟弓,威脅有之,但想要真正傷到遼人,不太可能,除非哪個遼人運氣背到了家,被一箭命中了面門要害等地。”

“平是多派一些好手去指點他們,例如能簡單運用的軍陣等等。”蕭定道:“可惜了的,如果能給他們配備克敵弓,神臂弓,這些邊地村子,便能給遼人重創,打得他們不敢再來襲擾。”

“統制,這不可能的。神臂弓這樣的利器,軍中都配不齊呢,哪有多余的給這些邊地村民,而且給了他們,萬一不慎落入遼人之手,又是禍害了。”王俊搖頭道。

“落到他們手裏又如何?”蕭定不屑地道。“神臂弓雖然厲害,但損耗也極其大,非常容易壞。遼人得了去,又能用幾次?而且你當遼人那裏真沒有神臂弓嗎?只不過他們的技術,仿制不出來,落了一個東施效顰而已。真要給邊地村民善射者分配一些弓,哪怕一柄弓只能射殺一個遼人,於我們而言,不也是賺了的嗎?”

“道理是這個道理,問題是,我們生產的神臂弓,數量也不足啊!您沒有看到每次新的神臂弓下來,各軍之間爭得頭破血流嗎?像我們天門寨連騎兵都配上了神臂弓,不也是二大王看在您的面子上嗎?”

蕭定不由微笑起來。

王俊說得沒錯。

自己的出身,終究還是有很大用處的。

不說別的,自己在二大王跟前,面子就很大。

當然,自己也很給二大王爭氣。

所以,每次新的軍械下來,天門寨,總是頭一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