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邊地軍事(第2/2頁)

連騎兵自己都給他們人手弄了一柄神臂弓,在別的軍中,是想也不用想的。

自己的父親聽說要任三司使了,以後只怕自己的面子還會更大一些。

蕭定已經盤算著,把天門寨的軍隊再多弄一點點。

上面只是嚴查軍官吃空餉,可沒有說人多了他們也要管的。只不過這樣弄,軍餉從哪裏來是一個問題。光靠著天門寨的軍士家屬來軍屯,那是遠遠不夠的。

與遼人的回易,收入也不穩定。

這一次回去,問問二弟,他雖然年輕,但點子多,想法與世人截然不同,或者能給自己多出一點點主意。

說到與遼人的回易,這個事情就有些意思了。

別看雙方官面之上打生打死,軍隊一見面,便是不死不休,雙方今天你來打我的草谷,明天我便要尋個空子去燒你的軍鋪,殺幾個人報復回來。

但打歸打,私下裏的生意,卻還是照做不誤的。

而且主持這些生意的人,基本上都是邊地的大將,便連二大王,也是如此。官兒越大,回易的商隊也就越大,賺得自然也就越多。

只要不販賣那些犯忌的東西,其余卻是無妨的。

在大宋這邊,像各類軍械,鐵器自然是不能沾的,而在遼國那邊,戰馬就是絕不能交易的。

不過規定是規定,真做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要不然,蕭定手下馬軍之中那麽多好馬是從哪裏來的?

只不過量不大,每次弄個幾匹,還是沒有問題的,但積少成多,幾年下來,蕭定手中也就多出了上百匹好馬。

唯一的不同就是,邊地的這些回易,九成九是用來養肥了將領、官員自己,其中一部分拿來養了自己的親軍。而大宋軍隊作戰,真正起決定作用的,便是這些將領的親軍,一旦親軍敗北,剩下軍隊,基本上就一觸即潰了。

蕭定不養親軍,天門寨二千五百人,他一視同仁。他回易所得,全都投入到了軍隊之中,或用來加強士卒的裝備,或用來給士卒安家,或者是戰後獎賞士卒,自己卻是一文不取。

數年以來,一直如此。這使得天門寨的軍隊,不用花費更多的力氣去為了生存而掙紮,屯田的,只是軍隊的家屬。而軍隊,所有的氣力,都用在了訓練之上。只是在搶收之時,才會分配人手去幫忙。

天門寨兩千五百人,基本上人人類似於其他軍隊之中的將領親軍,戰鬥力自然也就非同一般。

裝備,士氣,技戰術水平,遠超同僚。

若非如此,蕭定豈能在天門寨積累起如此的威望?

天門寨上上下下,團結成了鐵板一塊,如臂使指,作戰之時,人人奮勇當先。久而久之,遼軍也不願意到天門寨防禦範圍之內來打草谷了,因為一個不好,撞上了蕭定,便會吃大虧。也正是基於這個理由,周邊的那些失去了家園的百姓,也願意到天門寨周圍來重新安家落戶。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治下的百姓越來越多,精壯自然也就越來越多,而蕭定能用到的人手也就越充裕。

不像內地的百姓,邊境之上的大宋百姓可都是十分彪悍的,雖然不能拿來正面作戰,但輸送物資,維護糧道,以致於大軍作戰勝利之後痛打落水狗,都是能起大作用的。

“也就是統制你,才在幾年之前,便規定了周邊村子每月必須有一天抽出來進行軍事訓練,由咱們派出軍官去指導。”王俊不憚於大拍馬屁,“不是吹的,咱們天門寨轄下的這些民壯,比起一般的廂軍還要強一些。真要打起大仗來,給他們發下武器盔甲,便能得用。”

“這不是我的想法,這是我那二弟給出的主意。”蕭定嘆道:“當初我任了天門寨的寨主之後,他便給出了這個建議。”

“聽說二郎他是一個讀書種子,怎麽還如此熟練軍旅之事?”王俊道。

“我那二弟,明年絕對是能中進士的。”蕭定驕傲地道:“但你可別把他當一般的讀書人來看,對於我們當兵的,沒有半分偏見。常說國無強軍,則必受外侮。一個國家的精氣神兒,可就看著軍隊呢!”

王俊楞了半晌。

如今的大宋,除了這邊境之上外,其余地方的人,哪裏看得起當兵的?

一句賊配軍,便是對他們的標準喝罵。

一個鐵定能中進士的人,如此看得起當兵的,那可真是罕見了。

“能中進士嗎?那可太好了,要是將來能到邊地,統禦一方,我們這些當兵的,就算是有福了。”

“哪有這麽容易?真想等到這一天,起碼也要二十年。我那二弟,雖然才華橫溢,但想要坐鎮一方,沒個幾十年努力怎麽可能做到?”蕭定嘆道:“王俊,我們可是看不到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