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皇帝的行動(中)(第2/4頁)

傅希言苦笑道:“實不相瞞,我最近遭遇生死險境的次數也不少,待在家裏,還能給你們減少些麻煩。”

黃松一時無語。

這麽說也對,要是樓無災今天早上好端端地待在家裏,也就沒他什麽事了。可問題是,樓無災從不去畫舫,更何況一大早。到底是誰約的他?

傅希言從房間裏出來,正好遇上在門口等候的廖商。

廖商朝他打了個招呼。

傅希言小聲問:“樓無災的案子怎麽是大理寺來審?”京都府衙和刑部,哪個都更有資格才是。

廖商似笑非笑道:“傅巡檢使看我在這裏,還不明白嗎?”

傅希言心中一動,頓時明白了皇帝將案子交給大理寺少卿的用意。這是懷疑刑部內部有兇手或者眼線。而廖商又剛好與樓無災競爭總捕頭,自然首當其沖。

至於京都府衙,早在“鎬京四子案”“知機和尚被殺案”中就失去了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建宏帝對樓無災的看重。

之前帶路的小吏不在,傅希言便自己往外走,走到半路,突然沖出個小廝,撞了他一下,隨後大理寺的衙役蜂擁而出,將小廝帶走了。

傅希言在他們後面喊:“只是撞一下,我沒缺胳膊少腿,不必關起來吧?”

大理寺的人沒理他。

傅希言雙手揣著袖子繼續走,車夫在門口朝他熱情揮手。

跟著車夫走過了兩條街,就見傅輔坐在路邊,一邊吃餛飩,一邊看馬車。傅希言在他面前坐下:“堂堂兵部侍郎,坐在這裏吃餛飩,會不會有失身份?”

穿著便衣的傅輔沒好氣地問:“你不喊出來,誰知道我是兵部侍郎。”

“也對,”傅希言笑了笑,轉頭對店鋪老板說,“老板,給兵部侍郎兒子來一份餛飩,謝謝。”

傅輔:“……”

父子倆吃完餛飩,上車回家。

車裏,傅希言從袖子裏拿出一張皺巴巴的紙條,展開一看:“普救病坊?”

傅輔微微皺眉:“什麽紙條,你從哪兒來的?”

“一個小廝在大理寺趁亂塞給我的。”傅希言說,“不知普救病坊是什麽地方?”

“收留無家可歸老乞丐的地方,在明濟寺。他給你這個幹什麽?”傅輔警惕起來,“樓無災該不會也是收了這樣的紙條,才傻乎乎地跑去畫舫吧?你可不許犯傻!”

傅希言驚訝:“你怎麽知道樓無災去了畫舫?”

“廖商說的。你和樓無災就是一對難兄難弟,趕死這種事可千萬別前赴後繼!”

傅希言點頭道:“爹說的對,我們就是一對難兄難弟。兄弟有難,不能置之不理”他敲了敲車廂門,對車夫說,“去樂安伯府。”

傅輔大驚失色:“我這,你這,兩手空空……”

“不慌不慌,探病本就將講究個心急如焚,兩手空空上門才見真情。”傅希言拍拍他的胳膊,安慰道,“不過爹就不用去了,省的你和樂安伯兩個人執手相看,無語凝噎。”

傅輔臉色一黑:“什麽亂七八糟的用詞!等明年傅家學堂開了,你跟著晨省,重新給我讀書去!”

傅希言為難:“我堂堂六品大員……”

“也就在家裏丟人現眼。”

傅希言:“……”

*

傅希言上門前已經猜到樂安伯府裏一定亂成一團,卻沒想到竟連個接待的人都騰不出來。

管家還是過了一盞茶的工夫才匆匆趕來,一通道歉,說等樓無災醒了再上門致謝,此時又聽說有貴客上門,連忙匆匆離開。

傅希言也是這時候才知道樓家在鎬京的人緣極好,文官武將都有人來探望。

他回馬車與傅輔感慨此事,傅輔道:“並非樂安伯人緣好,而是陛下看重樓無災,大家借花獻佛表忠心。不過一切還要等樓無災扛過這一劫。”

傅希言拿出手裏的紙條。

探望樓無災只是個借口,他又非大夫,怎會在這時候添亂,只是心中有個疑問,想找人解惑。故而臨走前,他特意問了一句樓無災小廝的下落,樂安府仆從說一大早被大理寺的人帶走,更印證了他對遞紙條小廝的猜測。

“這張紙條可能是樓無災給我的。”

傅輔反駁:“樓無災已經躺在那裏了,怎麽可能給你寫紙條?多半是兇手送的,你千萬不能去!”

傅希言說:“也許樓無災去之前就覺得事情不對,所以留了條線索給我?”

“聽說樂安伯有意在明年為他請封世子,他身份貴重,有什麽理由明知山有虎,還偏向虎山行?”

“他還不是世子?”傅希言一怔。

傅禮安十歲那年,傅輔就積極地為嫡子請封,按理說樓無災也是嫡子,且比傅禮安名聲更響,就算小了兩歲,也沒道理耽擱到現在。

傅輔說:“樓無災原本有個哥哥,三歲就被樂安伯請封為世子,沒兩年卻歿了,都說是孩子太小,福氣太大,承受不住,之後樂安伯請封世子就謹慎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