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節 主次分明

紅磚這種商品,在古中國真正是生不逢時,尬活幾千年。

按道理紅磚比青磚工藝簡單,成本低,應該更加普及才對,然而歷代帝王卻在此處說出:NO。

正黃(明黃)和正紅(朱砂)這兩種顏色,是皇宮大內,皇親國戚專用色,就像女王的黑色勞斯萊斯一樣,都是皇室專屬。

明末由於朝廷的控制力下降,山高皇帝遠的福建人民曾經玩出了一波民間修築紅磚建築的風潮,這期間荷蘭人還跑到漳州買過不少紅磚去修熱蘭遮城。

除此以外,一直到清末王權崩塌,工業品湧入,整個中古社會才開始大批使用起紅磚來。

穿越眾在磚頭方面也是一波三折。一開始運到杭州的紅磚銷路並不火爆:並不是所有人都敢用這玩意,墻壁房屋這些一砌就要用很多年,哪天應起景來這就是謀反的證據。

接下來大員方面很快根據塘莊發回去的電報,調整了一部分95紅磚的配料比,使得產品變成了淺紅,於是2.0版的紅磚,銷售情況便有所好轉。

很快大員產的3.0版磚頭就會上市:隨著窯區基地實力的增強,專門用來燒制外銷青磚的磚窯就要上馬,到時候無論從幾何形狀,還是強度都完爆傳統青磚的工業版青磚,肯定會成為外埠市場上的俏貨。要知道,古代有個詞叫“磨磚對縫”,這已經很清楚的反映出原始手工藝產品的質量。

……

隨著大批采購商人的到來,原本就已經不算冷清的塘莊附近,一夜間變得混亂嘈雜。

大批水手和苦力來往於倉庫河灣之間,鮮衣怒馬的豪奴陪著管家模樣的人在貨堆裏轉悠,泥瓦匠,木匠,石匠們紮堆蹲在一起,面前放著吃飯的家夥標明職業,眼巴巴等著客戶過來領人。

沿著門前的小河灣一路往北,塘河裏停泊著一溜出租小船,塘莊門前現在時刻都聚集著一些大小商人們在吵吵嚷嚷,每當船隊入港,各種倒買倒賣坐地起價的短期生意就開始在人群中泛濫,大概原始的交易所就是這麽來的?

沒過多久,附近劃著小劃子的鄉民也跑來了——賣荷葉糯米糍的。人堆裏鉆來鉆去的貨色也多了起來——賊。穿著官袍的稅吏也跑來了——抽分竹木局的。

熊道最近一段時間,就是因為這種突然爆發的火爆局面,從而被捆住了手腳。

這樣下去肯定不行:塘莊不需要把門口搞成建材家裝市場,這個貨運站最重要的任務,是在晚上運輸某種特殊的“貨物”,其他生意都是附帶的,再這樣下去,過不多久就會有人在附近搭棚子擺攤,就地過夜……這不能忍,主次要分明。

於是熊道開始整頓。

賣糍粑的貨物被收購,然後淳樸的漢子被塘莊的惡霸一腳踹進河裏:“滾!再來燒船!”

偷東西的小賊被大漢左右挾起走向遠方:“二裏外有片野荷塘,哥帶你去看荷花。”

至於抽分竹木局的,熊道這邊則放出了刁行首……這幫人是工部下轄,一幫關司長,大使,內革每天都在盯著世面上的竹木雁過拔毛,和老刁都是老朋友,大家一起吃頓飯,商量個定數出來後,這幫瘟神也就擺平了。

這還算是給面子的,明後期的商人勢力其實已經十分強大,尤其是背後有縉紳,或者皇親國戚撐腰的那種。

此處有一個萬歷《東官記事》的小故事可供參考:有徽州木商王天俊等人廣挾金錢,買木十六萬根……逃稅三萬兩千余銀……虧國課五六萬兩,公(工部侍郎)乃呼徽州數十人跪於庭……各商知公不可奪,向東廠倒贓矣。

是的,你沒看錯,幾十個紅頂商人大肆逃稅,被抓後無法抵賴,竟然一起栽贓東廠……

是不是三觀崩塌?歷來都是和軍統克格勃FBI並列,在電視小說裏屬於殘暴機關總代表的東廠,就這樣被商人在工部大堂上栽贓了。

……

不相幹的人消失後,熊道接下來開始整頓關系戶:今後每一夥匠人,只允許留一個拿著證書的客服在搭好的竹棚下整齊接客,就像後世廣場上做活動的聯通妹子們一樣,其余大小工匠統統趕回杭州城。

至於商人們,塘莊只好專門劃分出一間紅磚倉庫供此輩折騰,裏面準備了椅子和茶水,褚茂盛出任沙龍經理。

所有飯菜食水,現在都由塘莊統一提供,外來小販貨郎統統趕走。

最重要的一點是:每天下午四點,塘莊這邊就開始閉館,所有生意停做,外來人口必須搭小船回城,這邊留下的,只有穿著號褂的自己人。

“終於像那麽回事了……”熊道此刻站在塘莊門口的石台上,看著陸續坐船收工回家的外來戶們,滿意地點點頭。最近一段時間,他幾乎什麽都沒幹,每天就泡在這裏維持秩序,焦頭爛額的規範了十來天,才把場面整理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