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節 殺王(九)

海面上原本相對而行的兩支船隊,突然有一方改變了航向:自北而南的那支福船隊,開始集體右轉。

右邊是大陸。

“跑了跑了,真跑了唉!”舷號為301,在海軍內部被暫時命名為“台江”號的特遣艦隊旗艦上,一群拿著望遠鏡的吃瓜群眾同時發出了感嘆。

而艦隊真正的主持者劉哲,現在沒功夫搭理這幫貨,他很快就根據對手的動作發出新指令:“輪機艙添煤,四分之三速度。”

“是!四分之三速度!”劉哲身旁一個身高不足1米6,剃著板寸,名叫茅五的矮子少年,這時雙腳一並,大聲重復一遍命令後,轉身用標準步伐走到傳話器前,拿起手咪開始和輪機艙通話。

四分之三速度,指得是18節航速:滿速是24節。

穿越勢力新出品的這款驅逐艦,在順風順水的情況下速度可以跑出13節。而一旦艙尾的輪機房開始工作,螺旋槳轉起來,那麽船隊的速度很快會從13節飆升到18節左右。

事實上空船全速是24節。然而事實證明,木船一旦超過18節的話,船隊就脫離了“四分之三速度”這道安全線,有點得不償失了。

……

歷史上長64.6米,寬11米,排水量2100噸的著名飛剪船“短襯衫”號,航速也不過是17.5節而已。

而“台江號”這種全木質小型風帆艦,天生就帶有骨質疏松症,無法和19世紀的鐵肋木殼飛剪船相比。它們不能承受長時間的高速航行:在18節高速下,海浪會變得和磚墻一樣堅硬,沒有鋼鐵船肋做骨架,時間一長,船只就會出現裂縫和漏水。

另外,高速同樣是麻煩。就像用普桑飚到100碼一樣,速度一旦高到某種程度,台江號這種風帆船的操控性和穩定性都會大降。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螺旋槳帶給驅逐艦的好處,更多是體現在提高船只的下限:增加逆風中船只的速度,增加在復雜海況下船只的操控性,輔助船只進港等等這些方面。

至於提高船只的速度上限……18節已經是警戒線,再高也沒意義。另外,在大家同時順風的狀態下,福船隊此刻的船速也不過是區區六節,根本無法逃脫艦隊的追殺。

所以猶如普桑追踏板一般,特遣艦隊很快就追上了福船隊。

雙方從迎頭互相發現,到幾乎同時轉彎開向大陸,再到緩慢的福船隊被艦隊追上,總共只用了20分鐘不到的時間。而轉向跑路的福船隊,連鸕鶿島都沒有越過,就被追了上來。

一條細長的帶魚從後方追上了一條肥大的鯉魚……比喻不恰當,但是實情就是如此:只有擁有側舷射擊能力的艦隊,才會拉出戰列線這種陣型。而17世紀這幫玩冷兵器跳幫廝殺的海盜團隊,是沒有戰列線這種概念的,此刻的5艘沙船隊,擺出的是一個鋸齒型的傳統陣法。

至於說福船上的炮火,事實上現在起不到任何作用。

鄭氏船隊中,每艘船的船頭,都安裝有葡萄牙人賣給鄭家的艦炮。這5門炮是用各種不同的山寨捆紮方式固定在船頭的——炮台滑軌這些技術海盜們既沒有能力掌握,也沒有必要。

……

將一個“V”字型船底的福船船模立在桌面上,然後從側面吹一口氣,船模就會傾倒。

設計中用來靈活運貨和吃八面風的福船,原本就不是用來打側舷炮的。莫說這些福船連船肋都沒有,即便是加裝了足夠的船肋,那麽在側舷發炮的同時,“V”字型的福船當場就會傾覆;最好的情況下,也會化身為公園式“海盜船”,用大幅度的橫搖將水手們都甩下海去。

歷史上在20年後,國姓爺收復大員商館的戰役中,能打出側舷排炮的船只,依舊只有鄭家外購的“U”型底歐式船。

而鄭家自造的船只,哪怕是加強了船體結構的所謂“大青頭”,本質上還是尖底肉搏船:船頭只能安裝一門火炮,然後利用縱向龍骨來消解火炮的後座力。火炮在射擊時,不能左右擺頭,更不能向側舷射擊,只能將船頭對準敵人發射。

現在的局面就是這種情況。

從身後高速追上來的線列已經快要和福船陣列平行,而福船隊毫無辦法……他們不可能集體掉頭就為了轟一發鐵蛋出去,何況也轟不到:雙方現在的平行距離是1000米,擁有速度優勢的一方,正在自如地調整雙方之間的距離。

5分鐘後,靈巧地戰列線已經將雙方之間的平行距離調整到500米,然後艦隊開始降帆,降低煤氣輸送量——速度太高不利發射,大家同速前進就好。

……看到對方居然在海戰中降帆,鄭芝龍此刻不再有僥幸:他現在已經很清楚虎和綿羊之間的速度差異,而且在荷蘭和葡萄牙公司都上過班的他,很清楚對方接下來要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