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節 建制(四)

通常來說,每到過年,長輩是要掏腰包給孩子們壓歲錢的。這個道理在古代皇帝那裏也通用:每逢朝廷大祀,皇帝在祈天禳地這些儀式之後,總要給臣子和軍民發一波紅包。

在這個過程中,底層的軍兵和小吏們會得到一些錢鈔,布匹和冷肉。而高層的大佬自然看不上這點東西,他們在意的是恩萌:子孫會得到做官的名額。

這波紅包雖說名義上是由皇帝來發,但是實際上花得還是國庫的錢。哪怕是恩萌的名額和等級,那也是有定數和規矩的;皇帝可以小範圍私人調整,大局上是不能改動的。

這種局面通常會在新帝登基時達到高潮。無論是開國皇帝還是後代新帝登基,都會“大宴群臣”外加“大肆封賞”。

這種封賞就相當有含金量了:勛貴集團的傳家爵位就是這麽產生的。每當新帝上台,就總會有一批新貴,權宦和外戚得勢……一朝天子一朝臣。

當然了,以上這些政治資源和配套的大筆賞賜開支,大出血的依舊是國庫。

事實上,戶部每年撥給皇帝養家的銀子數目是有限的,在一個王朝結構穩定的前中期,皇帝很難從文官集團那裏勒索出不合理的資金用來私人消費。

這裏有一個專有名詞:內帑銀。

內帑銀就是私房錢。皇帝在享受一部分國庫財政的同時,另外還靠著皇商,皇莊,貢品,放印子錢等等手段來搞外快。在清代,皇帝單單在東北、華北等地就設有886處皇莊,由內政府管帳司經管。

以上的各種收入加起來,就是皇帝平時養家,給太監嬪妃發工資,賞賜臣下私人禮物,宮廷采買各地珍玩的私人資金來源。

那麽既然是私房錢,就永遠沒有嫌多的時候——歷朝歷代的皇帝們,為了自己手頭能寬裕點,也是和文官集團幹了很多仗,撕了很多逼的。

這中間有的皇帝成功了,譬如宋徽宗;也有被文官忽悠瘸的,亡國時勛貴和文官家裏都塞滿了銀子,唯獨皇帝精窮……是的,說得就是崇禎老兄。

還有一些皇帝屬於不要臉類型的。明萬歷皇朝後期,穿越眾到來之前的20多年,為了充實內庫,多年躲在後宮不上班的萬歷皇帝,竟然派出大批礦監稅使去各地斂財,導致了全國此起彼伏的抗稅暴動。

不過,除了容易出現極端情況的王朝後期和一些奇葩皇帝之外,縱觀歷史,大部分時候,皇帝們的內帑銀都是有穩定數額的;某些時候,在國家用兵之際,皇帝還要貼銀子出去。

……

事情回到穿越眾這裏。

這之前曹川運輸到新位面的所有物資,事實上都是屬於“公物”。這些物資是掛了公賬的:先由大股東曹川投資進來,然後實際主持工作的小股東們再按需分配物資,建設國家。

然而現在不同了:架構中既然產生了皇室,那麽就一定會有內帑銀。公私要分明,否則的話,皇帝拿著國庫當自家錢袋子,那更可怕。所以,政府今後是肯定要每年撥一筆款項的,話說英國財政部同樣有下發的“君主撥款”。

注意,這裏所說的內帑銀,是專指曹皇帝從後世帶來的那些穿越眾“有生之年”無法制造的物資。至於大明當地的工業品和金銀財寶——這些囊中之物在第一代穿越眾眼裏根本不值錢,大家回頭和皇帝商量個分配比例就行了,沒人在意。

所以說,眼下的局面比較特殊:因為皇帝比較牛,所以他理論上可以把今後運來的貨物都據為己有,當成內帑銀留給傻兒子。

譬如,停在樓下的那輛金色勞斯萊斯幻影——某人前些天專門花了兩個“寶箱”運來的零件,現在已經被組裝了起來,就為了自己登基時裝逼用的。

……於是新的,還沒有正式成立的“影子政府”現在就很頭痛:夏老中堂不但要想方設法和皇漢們鬥爭,還要負責和曹皇帝談判,爭取從對方手裏拿回大部分的“進口物資”分配份額。

好吧,這年頭政府是弱勢群體,要靠剝削皇帝的內帑銀來過日子。

然而皇帝好歹是三流大學畢業的,沒有崇禎那麽好忽悠:文官們想要拿回主動權,不出點血是不可能的……這個容後再說。

……

皇帝有了內帑銀,那麽其他人呢?事實上其他人要求發一點私房錢的呼聲早就有了。

自從穿越以來,每個穿越者除了半個立方的私人物品外,其余的就只能在大明朝尋找替代品。

這是很悲催的一件事。絕大部分穿越眾都是用的草紙擦屁股,化工廠建成之前洗澡用皂角,而最早穿越的那幫人,尤其是野外工作的,鞋爛了,褲子爛了,外套爛了,連內褲都完蛋了。

當“國庫”裏的那點早期日用品儲備用完後,哪怕是糙老爺們也叫苦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