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節 胚胎移植和馬政

理論上說,供體母牛和受體母牛最好是在同一天發情,這樣能提高胚胎成活幾率。所以當今天一早皇帝帶來液氮罐後,早已有所準備的王古德就將水牛中處於發情期的母牛都挑選了出來。

下一步是解凍。

王古德帶著霍雄到實驗室,兩人先是換好隔離服,然後他們從液氮中取出裝有胚胎的細管,再把細管浸入到35℃的溫水當中。

20分鐘後,被解凍的胚胎還會用0.3摩爾的蔗糖溶液稀釋幾遍……這樣做是為了除去細胞中的甘油。

最後一步就是鑒定胚胎活力。兩人用顯微鏡將胚胎檢測完畢後,前期的準備工作就完成了。

拜後世先進的染色體鑒別技術所賜,這些被挑選出來的胚胎,將來出現母牛的概率會超過95%。所以說,科學技術才是一切神奇背後的真正原因,王古德他們其實是站在無數巨人的肩膀上享受了成果。

這邊準備好胚胎後,那邊農場的職工們也已經把母水牛推進了專用格擋裏。

格擋是一條很狹窄的木質過道,母牛進去後不能轉身,只能老老實實把牛屁股亮出來接受手術。

之前的胚胎手術,是需要在母牛腹部開刀口移植的。隨著這些年技術的不斷革新,整個過程現在不用刀了……改成了用槍。

諸事備齊後,只見王古德同志先是來到母牛身後,然後他一聲輕喝,沉腰墜馬,對準了母牛的屁股,就把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捅了進去。

捅完後,王古德雙眼望天,臉上是品味的表情。隨著捅進去的部位輕輕蠕動,伴隨著母牛“牟牟”的叫聲,場景十分刺激。周邊圍著的農場職工哪裏見過如此香艷的場面,一個個幹咽著唾沫,全部看傻眼了。

說時遲,那時快,王古德蠕動了幾下後,伴隨著“槍來”的一聲低喝,在一旁幫閑的霍雄趕緊遞上了衛生紙……錯,是移植槍。

王古德剛才插進牛屁股的,是自己的手臂。

這麽做是因為他要先檢查母牛的黃體位於哪一側卵巢:黃體發育不良的母牛是不能做移植手術的。

這之後他還要用手把住母牛的子宮頸,接下來他得用另一只手接過移植槍,然後將槍頭捅入母牛子宮,注射胚胎。

整個手術過程必須要做到快速準確,避免對組織造成損傷——一不小心就捅破牛逼了。

一下午時間裏,兩人攏共為40多頭母牛做了胚胎移植手術。

這些母牛一部分是處於發情期的,另外一些則是通過注射激素調整了發情期。總之,以農場現有的條件,王古德他們已經做到了最好。接下來就要等待命運的宣判了——如果有一半以上的母牛成功懷孕的話,那麽今天就算是大功告成。

胚胎移植是一項需要長期進行的工作。想要將一個牛種群發揚光大,時間是要用十年來做單位的。

後世國內經過了50多年的引進和改良,西門塔爾種牛的數量也不過只有2萬頭,其余幾百萬全是雜交牛,可見原生種群的數量是多麽難以提高了。

穿越眾這裏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冷凍胚胎的體積很小,所以曹川可以時不時帶一個液氮罐過來。

只要這邊隨時保持著足夠數量的待孕母牛群,那麽胚胎移植這種神奇的撒豆成兵之術,就可以一直延續下去,直到將種群數量提高到千頭以上……到了那個時候,就可以考慮在北方和南方設立分基地了。

現在是地廣人稀的17世紀,穿越眾完全可以在大明朝圈地養牛,不怕地皮不夠。

……

霍雄當完幫閑後,當天就住在了農場。第二天他本來要去糧食公司鬧騰一番的,誰知道馬場那邊又打來了電話,讓他過去一趟。於是懷著滿心不情願,霍雄騎著摩托又去了馬場。

說到馬政,這裏面的矛盾就比較多了,要從很早以前說起。

首先,馬場並不是霍雄他們這些畜牧業人士組建起來的。一力推動馬場建設的,其實是軍方人士……確切地說,是陸軍。

這裏面又牽扯到了戰略問題。

在陸軍人士看來,未來三五年,最多七八年後,帝國軍隊在大明的北方,勢必要經歷連場大戰,外帶小規模治安戰。

顯而易見的一點是:明國北方沒有四通八達的水系,只有在穿越眾眼裏稱得上“滑稽”的官道。在這種情況下,騎兵部隊就非常有用了,尤其是在無窮無盡的小規模戰鬥中。

所以陸軍在很早之前就張羅著要組建騎兵部隊——軍馬種群不是一年兩年能繁育起來的,這一點是人都知道。

然而陸軍的企圖遭到了所有人反對。其他人還罷了,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你每進口一匹馬,我這邊就會少點設備。而對陸軍背後插刀最狠的,其實是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