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節 北上(第2/2頁)

於是地契聯盟只能含恨點頭——不答應怎麽辦?上海縣城的那所宅子這些天儼然成了旅遊熱點,3.5噸的鐵球已經赤裸裸將總兵大人的硬實力展現了出來。

所以地契聯盟即便再不甘心,眼下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將仇恨埋在心底。

至於今後……經過這一事後,彼此都知道仇恨是沒法化解了,大家騎驢看唱本,且走著瞧吧。

曹總兵這次來,饋贈了老爺們一些炮彈,解決了地契問題,算是功德圓滿。

這之後被強行砸開枷鎖的上海港,毫無疑問會迎來一波大發展,現在不會再有哪個不開眼的貨色來熊老爺這裏搞事了。

而就在不久之後,從南方駛來的新一波裝滿了工業品的運輸船隊,也正式宣告了上海港的重新開放。

與此同時,得到周邊那些莊子地契的熊道,也開始了整合行動。他現在手裏有300名近衛營的正規兵,所以風格可以略微強硬一點:新到手的佃戶們都被一一歸類甄別,該送走的統統送走,絕無討價還價的余地。

於是乎,在來到上海港10天後,掀起了諸多波瀾的曹總兵,終於在1629年12月24日這一天,起駕北上去救皇上了。

……

艦隊是在長江口外分道揚鑣的。鎮蠻號由於不需要北上,所以出海後就調頭南下,在一艘有光級炮艦的陪同下,直接回了台江休整。

其余的兩艘有光級和一艘小型護衛艦,則開始頂著冬季的凜冽北風,沿著大陸北方海岸線逆行而上。

這一路雖說有事前探路船傳回來的水文資料,但是船隊畢竟是頭次走北方航線,所以司令員王博不敢大意。

他不但下令放慢航速,還派出護衛艦在前方探路,整支艦隊不停在海面上改變路線,有時還會分散開各自測繪不同的航線道路,為將來的大規模海運提前做好準備。

由於冬季的風向不對,單純依靠風帆的中式商船,通常不會在這個時間點北上,所以海面上現在很冷清,可以隨便折騰。

有著煤炭作為動力的機帆艦隊,在艱難航行了5天後,終於在連雲港海域,匯合了先期出發的運輸船隊。

這之後大部隊在海上渡過了新年,然後在1630年的1月4日,出發後的第10天,來到了山東半島的最東邊,看到了那一系列的地標海島和礁石。

艦隊這些天走的過的航路很全,不但走了明人商船不敢走的直線航路,而且還測繪了沿岸的商貿航線。

如果單論速度,北上艦隊這次肯定是和夏季沒法比的。要知道哪怕是明國的中式船,在早期還沒有禁海的時候,從蘇州太倉劉家港出發,前往天津運貨,順風時“旬日可到”。

也就是說,一切順利時,老式海船也只需要十天的功夫,就能跑完1000公裏海路,到達天津。這種效率最高的運輸方式,在元代和明前期都是一度在堅持的。

可惜,明朝廷最終還是沒有理順海運和漕運之間的關系。朱八八上台後便開始禁海,到永樂年間又一度恢復了海運。然而等到正統十三年會通河疏浚後,海運便單純因為風險大的緣故,又重新被禁。

這一禁,就代表著官方的物資運輸全部轉為了漕運,海運只留給了相對數量較少的民間商船。這一禁,就養出了龐大的漕運吸血階層。

事實上漕運到了中期,在各路官員士紳漕軍的聯合貪腐下,成本早已遠遠超過了海運的那點損失。終明一朝,恢復海運的提議就再沒有成功過。

而對於穿越眾來說,這種狗屁漕運的理念是純粹無法接受的。某勢力眼下說白了就是靠大海混的,離開了巨量的海船,說話就玩不轉了。

所以這次北上艦隊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為將來大規模的海運規劃航線。

而山東作為航線中重要的中轉站,兵源募集地,物資集散地,地位是相當高的。所以北上艦隊在到了山東半島後,還特意沿著整個半島繞了一圈,將半島沿海的一些城市衛所,甚至包括墩台這樣的小據點都觀察記錄了一遍……沒辦法,人家看到北上艦隊後,老遠就點燃了狼煙,烏黑烏黑的沖天而起,艦隊想不記錄也不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