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節 天津衛(第2/3頁)

解釋清楚烏龍後,王總兵也發完了火,於是雙方正式接上了頭,監視號隨隊回了天津城。

不想到了天津城後,監視號就地補充過煤水食物,兩天後居然又出航了,留下的交待是出海偵查韃情……

這一下又把總兵大人給氣著了。

然而監視號是勤王的客軍,從理論上說,這條船是不歸天津總兵和巡撫衙門管轄的——兵部負責指揮京城保衛戰的大員才是監視號的正管。

這裏就凸顯出了明代不重視海軍的弊端:像北上艦隊這種從海上來的援軍,困在京城的總指揮,或者崇禎本人,實際上是沒辦法直接指揮的。也就是說,曹總兵未來上岸後,完全可以用“軍令不通”這個理由賴在天津不走,偏偏天津本地還奈何不了這幫人。

當然了,這也就是穿越眾的兵馬。

正常來講,由於糧秣後勤都需要本地供應,所以客軍無論做什麽,都是要看本地官員臉色的,不可能那麽囂張。

但是監視號就這麽囂張了:成箱的曹大頭扔出來後,各種上好的煤炭糯米果蔬肉食都被本地商人源源不斷地送到了船上,這其中的糯米還是專供皇室勛戚的太倉“白糧”……這又從哪裏說理去。

所以盡管總兵大人不爽,但是在土豪面前,也沒人在乎他那點脾氣了。

於是監視號就這樣三天出海兩天休整,將天津衛當成了旅館。在一個半月時間裏,包括渤海灣乃至大連朝鮮沿海等等海域,統統都被監視號跑了一遍。

而到了1月5號,監視號則破天荒再沒有出海,一邊留在天津休整,一邊通報各衙門:福建的勤王艦隊即將到埠,這次不要再搞烏龍。

到了9號這一天,監視號便帶著幾艘明軍哨船出海等待,至10日晨,在大沽口的墩台上,錢把總便看到了北上艦隊。

看到和監視號一模一樣的幾艘戰艦後,錢把總這一次學乖了,老老實實沒點狼煙。然後一通聯絡交流後,北上艦隊便在監視號和幾艘明船的帶領下,緩緩駛進海河,直奔天津衛。

……

和廣州城一樣,天津由於同樣是入海口,所以河流繁多。從上遊過來的溪河支流有300多條,而最終匯集百川,奔騰入海的海河,則是華北最大的河流。

後世的大沽口,距離老城大約有五十公裏的距離。但是明代由於海岸線還沒延伸,所以艦隊沿河開進了不到四十公裏後,老遠便望見了長方形的天津衛城。

天津衛城的駐地就在所謂的三汊口,是海河,衛河,子牙河的交匯處,又稱小直沽。

而在衛城的東南方向,則是匯合了南北運河和海河的漕運樞紐大直沽。站在船頭望去,大直沽那邊船舶盈岸,豪宅連綿,台地林立,仿佛北邊的京城沒有在發生戰爭一樣,一副醉生夢死的模樣。

北上艦隊到了衛城門外後,並沒有全體進城:衛城雖說有水門和水寨,但是一來地方不大,二來官署民宅早已把城裏那點地方擠得滿滿當當,所以家當多,隱私多的北上艦隊必須要另覓駐地。

於是艦隊便在城外下了錨。只有艦隊的旗艦,桅杆上掛著那三樽大纛的“爭鋒”號,緩緩駛進了衛城的水門。

而這個時候,天津巡撫翟鳳翀和總兵王洪已經帶著城內大小官員,站在水寨碼頭等候了。

翟鳳翀是山東人,之前受魏忠賢排斥被削籍為民。後來崇禎初起為兵部右侍郎,去年接替了戶部侍郎崔爾進,調任的天津巡撫。

明代的天津,之前是沒有巡撫和總兵這兩位文武大員的。當初永樂帝築天津城後,調集了足足三個衛所來鎮守天津,是為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右衛。

這三個衛所是平級單位,一直以來也沒有更高級別的官員來統管天津。

然而到了萬歷年間,因為日本侵略朝鮮,所以明朝一方面發兵援救,另一方面就在天津設了巡撫和總兵,專責海上防衛,保衛京城的職責。只不過短短兩年後,日本事罷,這些職位又被撤銷了。

而到了北方滿清勢大的天啟年間,由於天津的戰略地位日漸增強,故而朝廷又在天津復設了巡撫和總兵。

所以這二位,其實在同級別鎮撫裏只能算是袖珍大佬:地盤只有天津周邊這一旮沓,責權只有海防。

……

“哈哈哈。”一陣爽朗的笑聲後,身穿大紅官袍的曹總兵,一路踏著近年來修煉成功的官步,穩穩從船板上走了下來。老遠便拱手行禮:“下官曹川參見翟巡撫,王總兵。”

“快快免禮!”翟鳳翀和王洪趕緊平禮以待:明朝軍隊講究“大小相制”,何況曹川這個客軍副總兵根本不歸這兩位袖珍大佬管轄,所以大家妥妥算是同級別同事。

大佬互相見禮後,曹總兵又和兵備道,鎮撫司,清軍廳的幾位中階文武官兒見了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