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節 飛虎營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穿越眾這次跑來勤王,有著很多針對北方的長遠規劃。這些計劃林林總總,涵蓋了一個勢力所要發展的各方各面。

在這中間,軍隊建設毫無疑問是排在第一档位的。

一支數量不多,適應北方氣候和地形,隨時能出動的精銳騎兵,是用來鎮宅的核心資源。這個不但必須有,而且要早早開始組建,因為軍隊成型是需要時間的。

眼下由於情況特殊,北上代表團沒那個資源和時間從新兵開始訓練,所以只能以“雇傭軍”的形勢先招募一批臨時工用來救急。

於是就有了校場征兵這出戲。

如果從短期費效比來說,“臨時工”部隊還是相當給力的。

因為這支部隊既便宜,又“方便”。

雖說安家費和月薪看上去很不少,但是比起軍方在近衛營和特戰隊身上花費的資源來說,這點錢又不算什麽了。

要知道一個正規士兵,軍隊不但要花費資源長時間訓練培養,還要負擔各種隱性支出:傷病,殘廢,死亡。

傷病得免費治療,殘廢得安排工作,死亡得發放撫恤照顧家屬……各種隱性的福利消耗,遠遠超過了那點高工資。就像後世的公務員一樣,看上去工資不高,但是分配到的總資源是超過外聘人員的。

正因為是臨時工屬性,所以這支部隊使用起來不需要考慮那麽多,炮灰嘛,死了就死了,事後沒有任何麻煩——自然法則。

但是這種情況只能說短期有效。對於志在長期布局,有著全盤規劃的穿越眾來說,一旦騰出手,臨時工部隊是一定要改造的。

這些人必須要經過正規訓練和洗腦,和其他部隊一樣,成為合格的“帝國軍隊”後,才能擔當起日後在北方和包括明軍在內的各路人馬作戰的重任。

當然,以上這些都只是長遠規劃。無論北方代表團今後想做什麽,渡過眼下的勤王難關才是正經。所以從募兵結束那天開始,新征召的530名騎士就開始了一系列戰前準備。

……

首先是成軍。

由於在淘汰一些弱者後,五百名士兵剛好組成一個營,所以曹總兵第一時間就宣布了“飛虎營”的成立,並授予了營官臨時趕制的插翅虎圖案旗號。

飛虎營營官由特戰隊副隊長杜德威掛帥,副營官則由原撫標營千總陳策擔任。

營官之下,是甲乙丙丁戊五個分隊,每隊正式編制一百人,由臨時選拔的土著來擔任正副隊長,由數量不定的特戰隊員來擔任“聯絡官”。

分隊之下是小隊,每隊十人。

飛虎營雖說號稱“輔兵營”,事實上這是一支耗資巨大的精銳騎兵隊伍,終明一朝,這怕是最為奢侈的“輔兵營”了。

每個飛虎營的正式士兵都會配備雙馬——這只是最低標準,到了戰時,還會根據情況臨時配備三馬甚至四馬。總之,在土豪手中,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

事實上,飛虎營的每一位正兵,都會有兩名真正的輔兵來提供照料馬匹等一系列後勤服務。

這些輔兵都是從之前被淘汰的軍戶以及流民中征召來的。雖說工資低點,但是管吃管住,還有被提拔為正兵的機會,也算是後備役了。

於是一夜之間,原本手下數量稀少的曹總兵,突然間就膨脹起來,擁有了將近兩千人的各色屬下。

成軍的下一項是正規化。

具體來說,就是統一軍械,統一服裝。

軍械方面很簡單。由於不需要弓箭,在設計中也不需要和敵軍肉搏,所以飛虎營的制式軍械暫時只有一把馬刀。

在經過磨合期後,熟悉了穿越眾作戰方式的飛虎營軍官層,會配備一些二八大蓋用來和小股的敵人打遭遇戰。

這之後是集體換裝。

秉承某勢力的一慣做法,士兵在入伍前,是必須要完成一系列體檢,“消毒”等衛生防疫環節的。

然而下一步卻出了岔子:一部分新兵對於剃發頗有微詞。然而軍令就是軍令,到了這個時候,已經簽約拿錢的明人就沒有討價還價這一說了。

總兵大人雖說人傻錢多,但是同樣也會行軍法。這個時候隨便砍掉十顆八顆腦袋,天津衛誰會跑來給倒黴鬼伸冤?所以最終這些新兵一個個都老實剃了頭。

……

其實單從剃發本身來說,明人也沒有抵觸得那麽誇張。

後世臭名昭著的“留發不留頭”,那是在滿清大舉入侵,明人國破家亡的背景下,士紳階層借助滿清頒布“剃發令”的機會,在全國掀起的一波名為反豬尾巴發型,實則是反清的浪潮。

而這股浪潮很快便隨著明國在軍事上的敗亡而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大宅門中七奶奶那句話說得很淒涼:“你祖宗才沒有辮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