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節 罐頭(第2/2頁)

之所以前期不生產罐頭,主要還是因為沒有需求:部隊基本都在周邊活動,無論在島內還是大明管轄區域,都能及時得到補給,所以罐頭這種優先度不高的項目便被擱置了。

這其中還有一個次要原因是糖不夠。

甘蔗是相當耗費肥料和地力的作物。穿越眾登島的前兩年,主要種植的農作物都是用來喂飽移民的主糧,根本沒有余力去擺弄甘蔗。

這之前本地的白糖消耗,基本上全都是從福建運來甘蔗後就地榨汁的。

這種情況直到去年後半年才有所改觀。當大批的土豆、玉米和紅薯成熟以後,穿越眾終於在糧食問題上緩過來一口氣,開始有余力播種了一些甘蔗田。

而最近罐頭廠正式上馬,也是因為上述兩個條件發生了變化——北方駐紮的騎兵需要罐頭,本地的甘蔗也正好成熟了。

當黃老爺和南望趕到窯區新開張的罐頭廠時,不光是前來視察的穿越眾,包括另外一些消息靈通的商人,此刻已經在生產線處搞調研了。

窯區的罐頭生產線自然不可能像後世那樣高档和自動化。無論是大鍋煮制的食品,還是各種半手工操作的馬口鐵封裝線,都充斥著一股濃濃的黑作坊味道。

不過設備雖說簡陋,但是在衛生方面還是可以放心的。穿著幹凈工服,戴著帽子的工人們,正在按照程序一絲不苟地完成著眼前的工序。

罐頭廠目前的品種不多,主要是糖水荔枝,糖水橘子和豆豉魚,茄汁魚這四種。

這四種罐頭的原料來源都很簡單,荔枝和橘子福建本來就是主產地,另外的雜魚塊就更不用說了,冷庫裏多得是。

黃老爺仔細參觀完生產線後,發現罐頭廠比起窯區其他那些大廠來說,對設備的要求其實並不算高。除了一些大鍋外,就是用來提供消毒蒸汽的鍋爐,以及一些體積不大的鈑金和封裝小機床。

這樣算來,理論上黃老爺是有可能在江南開一間廠的。

參觀完畢後,黃老爺就手從廠裏買了一堆新下線的罐頭,然後和南望回到了自家的小木樓。

使勁一拉罐頭頂部精巧的小鐵環,打開薄薄的馬口鐵蓋後,將四種菜肴倒入碗中,分別嘗一嘗,然後黃老爺當場就豎起了大拇指:“這鐵罐裏的果子和菜肴若是當真能經年不腐的話,那可就是一樁大生意了。”

“定然如此,大人們斷不會砸了自家招牌。”南望笑著將淡黃色的金屬罐子上一張小小的白紙貼舉到了老爺眼前。

這張白紙就是產品介紹了,上面用小黑字印著一些罐頭的簡單信息:產地,配料,保質期以及阿拉伯數字的出廠編碼。

看到白紙上寫著保質期“兩年”的那一串小字後,黃老爺閉上眼思索了一會,然後睜開眼問到:“這買賣如何籌措?”

“先去赤崁政務大廳登記申報驗資,然後再和商務部的人談判。”

“那可要抓緊了。”

就在黃老爺找上赤崁區政府的門,遞上申請合夥在杭州開辦罐頭廠的同時,同樣內容的另外幾份申請表也出現在了商務部職員的案頭。

這些申請表的內容基本都一樣,除了廠子的開辦地點:杭州,福州,廣東……總之,這些消息靈通的各地商人們,普遍都對罐頭這門生意比較看好。

要知道這個年代的旅人們通常只能在路上啃幹糧,要是有了這種罐頭,那對於出門在外的中產和富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穿越眾對此也是樂見其成的。罐頭廠開在杭州這種地方的話,不但能就地吸納各種水果和糧食原料,還能就地招工,而且省卻了台灣到埠的高昂運費,可謂是一舉多得。

於是遞上申請的黃老爺,很快就和商務部展開了談判。

由於黃老爺的底細事前早已被情報局掌握,所以商務部這邊省去了麻煩的驗資和背景調查過程,這就導致了談判過程的加快。

最終,黃老爺順利地和商務部達成協議,在不久後,雙方將會合作在上海港工業區開辦一家罐頭廠,注冊商標為“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