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節 堂下何人

古代的信息傳遞速度是非常慢的,尤其是陳石村這種鄉下地方。所以當天祠堂開完會後,陳世愛這個老秀才又花了幾天功夫,才聯絡好了一幹同仁,準備去縣衙莽一波。

老秀才能聯絡到的同仁,自然也是秀才。再高級別的進士舉人不鳥他,低級的童生又派不上用場,所以只能是秀才。

好在秀才也足夠了。明末文人階級的大糜爛中,秀才本來就是負責沖鋒陷陣恰爛錢的。包攬詞訟,堂上撒潑,聚眾圍堵官衙等等爛事都是由秀才出面的。所以這次去縣衙算是日常,大夥業務都很熟練。

這次去鬧事的勇者中,除了族中另一個秀才外,陳世愛聯絡好的其余幾個,大多都是附近鄉裏的訟棍和窮酸,另外還有廣州城內的兩個地頭蛇。

這夥人在收到行價銀子後,便摩拳擦掌,紛紛表示要給陳朋友幫一把場子,帶一波好節奏。

當內外結合的陣容搭建完畢後,陳世愛這個老秀才便率領著一幫壞秀才,外帶一票負責起哄鼓噪的下人幫閑,於6月20這天清晨,踏上了去廣州城的道路。

在明代之前,廣州城是被番禺和南海兩個縣共管的。這兩個衙門的管轄範圍正好將廣州城一分為二,面積大體相當。

到了明代之後,由於陸地面積和城區面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擴移,所以這個時間段的廣州城,除了西邊五分之一的地盤外,其余大部分都歸在了番禺縣治下。

和後世不一樣,古代的縣治管轄範圍都是很大的。明代廣州府,幾乎囊括了整個珠三角地區,一共才十三個縣。後世光一個廣州市就十一個區了。

那麽穿越眾正在建設的新城地塊歸哪裏管呢?不好意思,正好也歸番禺縣管。所以今天這事,於情於理,番禺縣都跑不脫。

當陳世愛一群人進了城門,來到位於禺山東邊的番禺縣衙時,日頭已經掛在了半空,正是縣衙放告之時——這夥老秀才自然不會弄錯縣衙的放告日。

然後陳世愛就順利遞上了狀告曹大帥的狀子。

與此同時,陳家村,進士陳世齊正拿著一封信在跳腳大喊:“快去人將族長喊回來!”

……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就在陳世愛進城這當口,一個風塵仆仆,做下人打扮的年青小夥子也踏進了陳石村。小夥子進村後,一路打問著就找到了陳世齊家的宅門,最終將幾封信件交給了陳老爺。

古代發私信,很多時候都是托商人同鄉等代為傳遞的。尤其是從京城到廣州這種路途遙遠的,除非是重大事項,否則很少有人派出專門的信使,無他,成本太高。

這一次陳世齊收到的,就是一個多月前,他在京城的老友寄過來的信件。他這位老友也是個窮京官,發不了什麽快件,更不可能發什麽八百裏加急,那是要掉腦袋的,所以也只能托商人帶信。

商人一路沿著大運河做生意,轉轉悠悠到了廣州後,安頓車馬又過了幾日,直到今天早上,才派夥計送來了信件。

也就是說,陳世愛一夥人,是和夥計擦肩而過了。

而當陳世齊看完信件後,當場就傻眼了:信中寫道,曹賊居然在邊境立下了佑國大功,斬首4000余,並且抗過了一輪政潮,被皇帝封了伯爵!

“快去人將族長喊回來!”

這是陳世齊看完信後的唯一反應。可惜,他的反應有點遲了。

孫日紹,江西人,天啟年進士,崇禎元年至五年,任番禺縣令。

這會的孫縣令,正邁著方步,全身官袍,從堂後轉出,伴隨著堂下衙役們“升堂+威武”的經典喝聲,大馬金刀地坐上了正堂的官帽椅。

下一刻,面額消瘦的孫大縣令從手旁狀子上拿下一封細細看過後,便宣了陳世愛上堂。

“堂下秀才,你今日狀告漳潮總兵淩虐小民,奪人田宅,可有憑證?”

此刻的陳世愛,面色沉穩。

因為在這之前,他已經請托人私下見過了縣令,並且送上禮物,講明了自己的意圖:和姓曹的狗腿子保持一個低烈度的鬥爭態勢,等到來日朝堂局勢有變,這塊跳板就可以用起來,陳家會加入倒曹大部隊,到時候有冤報冤,總要將損失補回來。

所以當他看到孫縣令照常出現在大堂上時,就心下篤定了:畢竟這是在告一個二品大員,如果縣令不願意配合,那麽今日完全可以托病不出,或者直接回話讓自家收手別給他找麻煩。

“稟大人,那曹姓總兵日前著人去陳石村揚言購地,後見民人不從,便著人漏夜毀我良田,毒我魚塘,令鄉民積年辛苦毀於一旦。”

“其上種種,在下均有文書人證在此,還望大人不畏權貴,為民伸冤啊!”

孫縣令聽到這裏,微微皺了一下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