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節 葡人的抗戰準備(二)

1631年4月9日,距離最後通牒還有很短的時間了。

一大群葡人貴族,在領頭的傑洛米諾·施維拉總督帶領下,來到了位於後世高可寧大街,之前是叫鑄炮斜巷……而在明代,屬於濠鏡澳西竹仔室村的蔔加勞鑄炮廠視察。

這是題中應有之意。面對即將來臨的戰爭,領導是必定要去視察軍工部門的。

話說,澳門蔔加勞炮廠在歷史上也算是省部優企業了。

由於當年葡人占據澳門之後,經常會面臨各路海盜以及英荷流氓的騷擾,於是早在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鑄炮專家伯多祿·蔔加勞就在此地開辦了炮廠。

蔔加勞炮廠從開辦伊始,就鑄造銅炮和鐵炮兩種產品。其中鐵炮主要是由華工生產,而成本昂貴,技術含量更高的銅炮,則由蔔加勞親自指揮葡人制造。

由於蔔加勞炮廠的產品質量優異,大炮不但射程遠而且堅固耐用,所以名聲很快就打了出去,成為了遠東最著名的武器工廠。

在之後的歲月裏,蔔加勞炮廠不但全數提供了澳門各處炮台用炮,其產品還提供給了經停澳門的各國武裝商船。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亞各殖民地,也有派人來采購火炮。

蔔加勞炮廠的名聲甚至連京城的明國皇帝都聽到了。早在7年前的天啟年間,明廷就從澳門購炮4門。而就在2年前,崇禎皇帝也掏銀子買了10門大炮,還給安置在北京城樓上的澳門大炮賜名為“神威大將軍”。

而在穿越眾這個位面,蔔加勞炮廠依舊繁忙。

蔔加勞是一個有著波浪型黑發,滿臉皺紋的中年葡萄牙人。雖說他在迎接大人物們時穿著工服,一臉煙火氣,外帶滿手的老繭和油汙,但是由於炮廠在澳門的重要地位,所以蔔加勞在澳門的高層人士中是相當有地位的,或者說,他本來就是高層人士中的一員。

“各位尊敬的紳士,你們現在看到的,是鑄鐘車間。”

歷史上的蔔加勞炮廠在初建時是只鑄炮的,後來規模擴大後,又增添了鑄鐘業務。畢竟鑄鐘和鑄炮都是大型金屬鑄件,異曲同工。而且在這個時代,不論東西方都對銅鐘有巨大需求。西方有修道院,東方有和尚廟,這都是類比國企的富裕大戶,炮廠鑄鐘就對了,不鑄才沒道理。

然而隨著蔔加勞廠長的手指看過去,現時的鑄鐘車間裏,卻是一片零落。除了空蕩蕩的工棚和地坑外,就只有一些零散的木制和鐵質工件,沒有工人,熔爐也沒有開火。

很快,議員們就明白了過來:“鑄鐘的業務停了嗎?”

蔔加勞有點傷感地欠了欠身:“事實上,早在三個月前,所有的鑄鐘業務就停止了,先生們。”

事物都是在不斷互相影響和變化的。在穿越者這個位面,蔔加勞炮廠的日子並不好過。

首先,早在2年之前,歷史上一直從日本進口銅料的澳門,就被穿越眾截斷了物質通道。

當時穿越眾利用生絲出口權拉攏了日本大商人,然後一舉通過日方高層切斷了荷蘭和葡萄牙人的進貨渠道。

在這之後,隨著穿越勢力日益強大,巡邏艦遍布海峽東西,日本人的銅銀礦條也愈發過不了這一關,統統被穿越眾截留到了台江碼頭。

於是,澳門葡人方面的銅礦來源就日益匱乏,只能靠從明國走私和印度方向來補充。這就造成了蔔加勞炮廠的業務萎縮。

然後在最近的半年內,隨著“曹葡”兩方的關系日益惡化,蔔加勞炮廠便幹脆停止了銅鐘業務。葡萄牙人不是傻子,既然這個位面軍事壓力大增,那麽有限的金屬資源就一定要調配在備戰方面。

走過空蕩蕩的工棚後,前邊不遠處就是熱火朝天的鑄炮車間了。

堆積著大批木炭、銅料鐵料的車間裏,到處都是灰蒙蒙的顏色,嗆鼻的空氣中漂浮著令人窒息的粉塵。來到這裏之後,老爺們紛紛用自己的絲綢手帕掩住了口鼻。

大批光著膀子,臉上蒙著布巾的工人正拿著各種工具在鑄炮。他們將熔鐵爐中的鐵水和銅水引流到地面擺放的模具中,然後按照標準操作程序,用古老的泥模鑄炮方式,生產出一門門青銅和鐵炮來。

“明國工人還沒有離開嗎?”

看到工人裏還有不少黃皮膚,留著發髻的明國人,身為澳門市議會書記官的安德拉德,不由好奇問到。

“是有一部分明國工人離開了。”蔔加勞點點頭:“但是留下的還有很多,畢竟炮廠給他們增加了薪水。您懂得,回去的人會面臨失業……在明國生活有很大壓力。”

“火炮的準備情況怎麽樣?”

一旁負責實際戰備的施維拉總督這時候有點不耐煩的插言了。身為這場戰爭葡萄牙人一方的總司令,他最近亞歷山大。司令大人這會沒功夫去研究明國工人的生存壓力,而是直接問起了自己最關心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