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節 下龍灣登陸

1631年7月18日,上午8時,安南國,下龍灣。

密集的雨水籠罩著海灣,天地間仿佛只余下了海潮聲和霧氣,處處迷蒙,宛若仙境。

下龍灣,位於北部灣中部,是河內(升龍府)所在的紅河三角洲下遊出海口。

下龍灣在法屬殖民時期,出現了以煤礦業為核心的鴻基市。再後來,鴻基市改名下龍市,被劃分到廣寧省範圍。

來自後世的人,在地名上面沒有什麽道德潔癖。通常來說,要是主事的穿越眾不打算表現一把惡趣味的話,那麽對於這個位面的地名,大多還是沿用他們前世熟悉的稱呼。

所以今天停在下龍灣口的艦隊,即將打算登陸的,就是鴻基港了。

鴻基港位於鉗形的下龍灣西口。

在法屬時期,鴻基港是典型的礦業港口。當時法國人為了出口煤炭從而修建了鴻基港。再往後,在這個基礎上,隨著時間推移社會發展,就漸漸形成了鴻基市。

當然,在穿越者所處的十七世紀,所謂的鴻基港還是一片原始海口地帶,荒僻自然,四周渺無人跡。

和後世發達的沿海地區不同。中古時代生產力低下,但凡是沿海地區,就一定會面臨鹽堿、洪澇、倒灌、海盜侵襲這些特定災禍。

所以最靠近海岸的地區,往往也是無人區。

“不得不說,風景還是不錯的。”

邵強身穿一套灰色Rains個性雨衣,拿著一台索尼數碼手持,站在船頭,四下掃攝。

在後世,下龍灣是北部灣旅遊勝地,山海秀麗,有著“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的名頭。

海灣內外共有兩千個以上的石灰巖小山和島嶼分布其中。這一座座探出海面的翠綠石峰,山島林立,星羅棋布,再搭配上準熱帶地區獨有的黃綠自然底色,乃至雨霧迷離白氣縈繞,分分鐘令來客猶入仙境。

所以邵強這會才不顧雨水,站在船頭拍攝一氣。

然而主持登陸的沙正明可就沒有這麽休閑了。

安南國大部分領土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幹、雨季明顯。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為幹季,5-10月為雨季,多有大雨暴雨,氣溫高,濕度大。

邵強他們到來的這個時間點是7月,正值雨季中旬,下龍灣一帶無時無刻不在飄著雨水。這種天氣對於此刻停泊在港外,數量達到十二艘的船隊來說,可就不是什麽好消息了。

然而天氣再差,登陸行動也是要進行的。不然呢?在船上等到10月份?

好的一點是,除了雨水外,其余登陸條件都還不錯。此刻風力低微海面平穩,岸上也沒有什麽敵對野生部落……畢竟這裏是下龍灣海灘,不是奧馬哈海灘。

很快,在沙正明命令下,一批從商船上放下來的小艇出發了。

每一艘小艇上都有十余名先遣隊員。這些人統一穿著帆布雨衣,臉上戴著寬大的自產防水鏡,腳下是高幫牛皮長靴,手持各種冷熱武器,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

……

吳猛吳三爺撐起腰,伸長脖子,左右掃視了一眼。

透過鏡片的視線模模糊糊,入眼之處盡皆是海霧和雨水。短短十余米外,他已經看不清玉生少爺的面孔,然而三爺知道,玉生少爺帶著小隊其余一半人,此刻都在旁邊的小艇上。

盡管海面風浪不高,但是對於乘員在奮力劃槳的小艇來說,依舊是搖晃不止。

一手緊握腰間刀柄,吳猛在晃蕩中,用另一只手用力抓住了冰冷的船沿……不做大哥很多年的他,這一刻突然想起了當初張蘇灘事敗跑路的日子。那同樣是個濕冷陰雨的早晨,他同樣坐在小船中,手握刀柄心中倉惶,生怕被熊老爺派來的槍手追上丟了性命。

“不知熊老爺把老子的張蘇灘營造得如何了,定是日進鬥金吧!”

下一刻,看著越來越近的海岸,被冷雨打臉的吳三爺,將思緒轉了回來。

之前澳門城破後,參戰的開拓軍每個人都領到了一筆數目可觀的賞銀。吳三爺他們就地休整後,算是過了一段比較愜意的日子。每天的工作就是簡單維持治安,內部學習,閑暇時間還可以逛逛澳門城,消費消費,拉動當地經濟止跌回升。

然而好日子過了沒多久畫風就變了。內部學習時間增多,內容全是有關於安南一地的風土、地理情報。早已通曉穿越勢力內部行事規則的吳三爺小隊,於是又開始加碼自學了。

果然,加急培訓一段時日後,吳猛小隊作為開拓軍精英先遣隊,被調派到了去瓊州的運輸船上。到了瓊州沒幾天,伴隨著白沙軍港裏又一通誓師大會,由南下艦隊6艘軍艦護送著的6艘運輸船就出發了。

最終,吳三爺和手下二十個兄弟,就在今天,出現在了搖晃的兩艘小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