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節 阮春堂和梅西

阮春堂膽戰心驚地走在鴻基堡內新修的道路上。

盡管此刻的下龍灣有不少令他這個縣尊恐慌之處,但是阮春堂自己都沒想到,最令他驚懼的,居然是這處城池的營造速度!

阮春堂是安南京族人。作為世居京師升龍府的土著大族,阮氏一族很好地把握住了政治投機的訣竅,得以在安南紛亂的朝政更替中存活了下來。

這也是阮春堂之所以能在邊疆縣域撈到一個縣令職位的原因所在。當朝都元帥鄭梉(zhuang)上位這幾年,為了穩固京師拉攏盟友,便給了阮家一個外派縣令的小缺:廣安省橫蒲縣,後世廣寧省鴻基市所在。

雖然是個遠離京師的小缺,但對於阮春堂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畢竟這個職位是家族站隊鄭氏換來的。也就是說,阮家在當下的朝局中選擇了權利和權臣,拋棄了皇帝、正統和道義……代價不可謂不小。

正因如此,年屆不惑的阮春堂作為族中頂梁一代,對於橫蒲縣的日常縣務也是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差錯。而這幾年勤奮下來,阮春堂的“勤政”能力也漸漸被族人炒作到了升龍府。就在半年之前,有消息說,都元帥鄭梉都聽到了他的名字,這讓阮春堂一度被族中看好。

好心情一直持續到旬月前的那一天。

當衙役慌慌張張跑來報告,說下龍口附近出現大批船只,並且海盜們正在日夜不停大舉登陸時,阮春堂就知道麻煩來了。

這年頭別說大明,安南沿海一樣是匪患成群。大股海盜集結起來登陸上岸撈一票是常事,所以阮春堂一開始壓根沒有懷疑情報的準確性。

而就在阮縣令集結橫蒲縣境內民壯,堅壁清野準備迎接來敵時,後續源源不斷的情報卻令他陷入了迷惑中——海盜們在下龍口安營紮寨了,海盜們在下龍口修堡寨了,海盜們下鄉給老鄉送慰問品了,老鄉都去投奔海盜了……

混亂不清,前後矛盾的情報令阮春堂無所適從。最終,在開出了豐厚賞格後,才終於有屬下冒死前往海邊親身打探,之後送回了準確情報:那不是海盜,貌似是正牌大明官兵。

阮春堂:“……”。

神經質一般連續派人“入敵營交涉”,直至確認來者身份後,阮大縣令這下終於知道為什麽沿海漁民紛紛投奔“海盜”了。

嚇傻了的阮縣令一邊緊急派人去升龍府送信,一邊做好了上門質問OR求見明國官兵的準備——他一個芝麻大的縣令摻和不了兩國交兵的大事,但是在升龍府大軍到來之時,他作為地方官要是連明國人登陸的原因都說不上來,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所以阮春堂今天來了。他全身官袍,全副儀仗,半躺在帶著雨棚的擡竿上,擺出地方官架勢,由屬下擡著前來和明軍嚴正交涉。

然而當他來到下龍灣時,當場驚得沒有從擡竿上跌下來:短短時日,往日荒蕪的海灘上已經原地起城,一座有著厚實墻壁的磚堡就這麽突兀地出現在了阮春堂面前,仿佛是天神扔下來一般。

阮縣令大怒之下一把薅住了下屬的領子:“蠢貨,這哪裏是堡寨,明明是座城池!為何你前日不告訴本官?”

下屬這會也傻眼了,結結巴巴連舌頭都捋不直:“老、老爺,委實不曾這般快啊!前日小的來此,城墻還沒影呢!?”

不怪安南人驚詫,科技的力量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所不了解的。對於穿越者修建的城墻來說,最費力的其實是如何開挖平整地基。

至於說城墻,標準紅磚的存在,首先是省去了“磨磚對縫”這一道古代匠人修築建築物時必備的工序。其次,水泥的存在,也令施工時間大大縮短,這些黑科技才是城墻突兀拔地而起的關鍵。

仔細看了一臉惶恐的屬下,阮春堂確認這個從族中帶出來的親信沒有撒謊後,他的臉色當即沉了下來:明國人早有預謀,當是所圖非小。

站在遠方,又觀察了一番緊靠城池的海港,以及海灣裏的十余條大船後,阮春堂一行人隨後來到了鴻基堡門前。

沒過多久,當阮太爺被放入堡內,他親自踏上鴻基堡內的步道後,卻一時間停下了腳步。

擺在阮春堂腳下的,是一條奢侈到無法言說的紅磚步道。要知道即便是升龍府,那也就是皇宮內院和一些豪門大宅的墻壁用了紅磚。如此費工費時的東西,哪裏就能鋪在腳下?

而此刻呈現在他面前的,則是寬度足能跑馬的兩條紅磚道。雖說還沒有完工,但兩條磚道的延伸軌跡已經很明顯了:十字型貫穿內堡。

站在幹燥的紅磚道上,阮春堂用力跺了幾下:是上好的紅磚沒錯。

這一刻,阮春堂先是擡頭看了看上方搭好的竹木遮雨棚,然後又低頭看了看正在專心鋪路的匠人。接下來他轉過身,深深凝視了一眼同樣是紅磚砌成的鴻基堡外墻……以及城頭上的閃著青光的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