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節 討逆(五)(第2/3頁)

果不其然,那門7英寸臼炮正在經過石山。

在外圍成建制的兵馬護衛下,大批的征召民夫正在以“寸”為距離單位,將重達幾噸的鋼鐵巨獸前移。

由於海岸線附近的土地大多是沙地的原因,所以首先一步,是不停將圓木墊在臼炮前行的道路上。

兩排肩上抗著繩索的纖夫,正在大炮前方拼力拖拽。剛才巨大的吼聲,就是這些纖夫們的號子聲。

與此同時,還有不停輪換的人手在拼力推動著大炮的鐵輪。就這樣所有人一起努力,才能緩緩移動這門大炮。

是的,這一門雄壯威武的“葛龍德”大炮,自當初升龍府碼頭下船後,就變成了北越朝廷的信心所在。之後戰事起,北越朝廷就這樣硬生生用民夫將大炮一寸一寸推拉到了崢江前線,可謂是艱苦卓絕。

等到大炮被裝上船運過江,已經到了傍晚時分。盛楠知道,明日一早,這門大炮肯定是要發出吼聲了。

也不怪北越朝廷如此著急,這一點盛楠是知道內情的。

現在是3月底,屬於越南旱季末尾。托小冰河氣候的福,此刻涼爽的旱季氣溫只有10度上下,戰場周邊也不見雨水,這是極其有利於進攻方發動戰役的氣候條件。

順便,觀摩團的參謀們也可以穿著帥氣的軍常服出來裝逼,氣溫不冷不熱正合適。

可是越南的雨季說來就來,通常一進入4月份,氣溫就會急速升高到40+,連綿雨水落下……這對於呈野戰狀態的進攻方是巨大災難。氣溫升高會導致軍中瘟疫發生,雨水降落會令躲在堡壘中的防守方優勢大增。

所以北越朝廷一定要趁現在這個短暫的有利氣候窗口,畢其功於一役,拿下順化一桶江山。否則,就只能和之前一樣,鎩羽而歸了。

……

翌日,清晨。

朝陽在這片海岸升起的一刻,迫不及待的“北佬”大軍已經結束了今日的第一輪攻勢。

駐守堡壘線的“南佬”士卒倒也沒有驚慌。畢竟這幾天下來,攻守雙方都已經把戰爭變成了標準的三部曲套路:進攻,射擊,撤退。

所以這輪最新的進攻,雖說比以往來得更早了一些,但是南佬依舊熟稔地將北佬擋了回去。

可是,南越人很快發覺有點不對頭。

就在戰線200米開外,層層疊疊的北越大軍再一次聚集了起來。就是這段距離,進攻方卻原地不動,雙方突然間進入了一種奇怪的沉默對峙狀態。

沒有給緊張起來的南越人太多猜測時間。大約過了半個時辰後,潮水一般的大軍從中分開,露出了一座黑漆漆的……土丘。

小小的土丘後方,才是今天的主角:炮口指天的170MM大口徑臼炮。

炮管短粗的臼炮,原本就是用來對天發射的。

相較於後世,大燕國此刻的冶金等金屬加工工藝還是落後。這門葛龍德口徑只有170MM,但它的實際炮管厚度卻遠遠超過了170MM,炮管上還有三道箍筋。

這一幕和其實和那些清末文物大炮類似,看似粗厚的身管比人都粗,實則炮口也就塞進去一個拳頭。

終於,大炮在明國外援的炮組操作下,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吼叫聲:一枚17厘米的鐵球被黑火藥氣體推出了炮管。

這枚鐵球跨越了短短200米的距離,一頭砸在了防線正中的石頭棱堡上,將堡墻砸開了一個口子,順帶彈射死了幾個炮組成員,毀傷了一門弗朗機小炮。

大燕國的軍工產品,相較於這個時代的其他勢力,那還是值得信賴的。臼炮發射的彈丸雖說沒有將棱堡砸穿,但是戰果依舊不錯,直接消滅了南佬一個炮組。

這一處棱堡位於防線正中,其中安置的多門火炮能覆蓋大部分壕溝,是整條戰線的核心支撐點。

在這之前,北佬已經用填人命的方式,將這座棱堡前方的各種阻攔物和壕溝填平,有了一條30米寬的通途。

伴隨著今天這一炮,之前還不怎麽在意通道的南佬突然間冷汗下來了:如果這奇怪的炮火繼續轟擊下去,棱堡豈不是沒了?棱堡沒了,那一條通路,豈不是能讓北佬直接紮入防線深處?

南越人意識到的問題,北佬自然也看了出來。事實上,這就是北佬一直在等待的結果:現在終於證明,之前填的人命是有價值的。

接下來,就在南越人瘋狂尋找對策的時候,品質軍工的另一個優勢技術出現了:臼炮連續發射了20枚彈丸後才開始冷卻恢復。

對於“大明國”的軍工技術,之前但凡是在升龍府當過差挨過轟的北佬都是有預料的。所以當炮口一停,熟悉節奏的北佬就再一次氣勢如虹地發動了正對棱堡的強攻。

面對戰鬥力被消減的棱堡,大驚失色的南佬緊急調集了預備隊,第一次用人命互換的慘烈肉搏方式,千辛萬苦把北佬進攻給頂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