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節 救反賊(三)

如果用無人機航拍的話,漢陽城內的漢陽府衙,就是一座再標準不過的明代市政衙門。

府衙坐北朝南,位於漢陽城的東北區塊——正北方代表紫禁城,為了避諱,衙署會讓出正北位置。

漢陽府衙占地面積約有百畝,這個數據是大多數府衙都具備的。其內部沿著中軸線,是以大堂、二堂、內堂為核心的建築群落。

整個府衙內的屋舍,除了人們最熟悉的大堂二堂外,其實還有包括耳房、配房、馬號、廂房、榜房、庫房、科房、吏宅、後宅等等在內的,總數量不下千間的房屋建築……其實這就是一個袖珍版的紫禁城。

有了衙署,就有了監獄。明清兩代,舉凡州縣衙門,必設牢獄……這是統治集團必備的施政設施之一。

監獄位置的選擇不是隨意定的,方位一般在衙門的西面或西南面。

東方主生,生門、神門置於東側,供常人進出;死門、鬼門置於西側,供死囚犯通行。西南屬於坤地,風水學認為是肮臟之地,此方位建造監獄是物盡其用。

漢陽府也不例外,監獄就在府內西墻下,和外界隔墻相鄰。

府衙西墻外的街道,就叫衙西街。說是街道,其實不夠寬,只能勉強容納兩輛馬車交匯,叫巷子更為妥帖一點。

由於和獄牢相鄰,一般人怕沾上晦氣少來,所以衙西街是一條冷清的巷道。除了寫字算命的和小食攤外,就只有兩家花圈鋪子。

自古以來,獄牢系統內部的陰私勾當就數不勝數,這其中多數都是見不得光的。

另外,即便是平日裏,往來府衙的各路官吏、老爺,也同樣不樂意見到一身晦氣的囚犯和牢子在衙門裏進進出出。

綜上,牢獄系統其實很多時候押送進出犯人,包括輸出/輸入違禁物品,都是走的西便門。

西便門就設在府衙西墻,是一扇不起眼的外門。

這扇不起眼的便門,就是某反賊救援小組重點關注的第一道關卡。

在之前的策劃中,從衙內正面進入牢獄的方案很快就被否決掉了……往來進出人員頻繁,要突入多道門禁,不可控因素太多。

而西便門就簡單了。只要突破這道門,就可以在避免和府內其余系統人員接觸的情況下,最短距離接觸到牢獄系統。

包世南和小管在酒樓“談妥”的第二天正午。

這個時間段,衙門自然是下班休息了。不過少數優秀員工還是要辛勞加班的……譬如牢獄裏的牢子……這些都是愛明愛衙的典範,值得表彰。

下一刻,穿著一身素淡袍子的小管,從停在衙西街的馬車幫上跳了下來。

撣了撣衣袍,伸手從車內拎出兩個食盒,小管敲響了西便門上的獸面鐵環。

響聲一起,很快就有值班牢子打開門上小窗觀察。拱手道了聲辛苦,報上名號。未及,門閂響動,門悄然開了半扇,將小管放了進去。

進門第一時間,小管左右掃視。

映入眼簾的,先是一個靠墻的簡陋雨棚,裏面只有兩個公人和一張條案。其余的,便是腳下長長一條夾道。

早期建造的府衙和縣衙,都有一些軍事方面的設計要求。

這條夾道的存在,就是為了在城池被攻破後,給府台據衙而守提供防線。所以兩堵高墻都用上好的青磚砌成,墻高4米5,其上還有防雨的滑瓦……這個也是朱元璋規定的:“府州縣外墻高一丈五尺,用青灰泥。”

小管現在就處於兩堵高墻之間。

條案後兩個穿著公服的牢子,臉色生硬。放小管進門後,二話不說,先是仔細搜檢了他的全身,食盒也不放過。

完事後,其中一個瘦臉鼠須的這才說道:“既是管朋友當面,包牢頭便有交待,隨我來吧。”

“有勞有勞。”小管於是提起食盒,跟著瘦臉牢子,沿著夾墻往南又走了二十米。

這時候,真正通往衙內的一扇門,才出現在了小管左手。

進入這道門時,小管注意到:和從裏邊開的第一道門不同,這第二道門,瘦臉牢子掏出鑰匙,是從外邊打開的鎖。

這個使用思路很好理解:第一扇門需要隔絕外界閑雜人等,所以要從裏開。第二扇門是自己人在夾道中的工作門,需要值班人員隨時可以打開。

小管暗暗記下了這個環節。

穿過二道夾墻上的二道門後,小管眼前又出現了一條夾道,迎面又是一堵高墻。

這次,小管知道:牢獄到了。

果然,順著這條狹窄的夾道又往南走了十余米,再往東一拐,眼前豁然開朗:漢陽府衙牢獄正門到了。

走到這一步,事先大體了解過府衙地形圖的小管,心中暗暗驚喜:從一道門直至獄牢大門,這一路上都等於是在獄牢和外墻的夾道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