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節 共襄大業(六)

周乙闖營入仕後,全軍再次開拔,繞過許昌,行軍路線飄忽不定。

至六月初,李自成部突然出現在襄城,於城南乾明寺外紮了營。

雖說來犯的這股流寇人數不多,但襄城縣如臨大敵,全民戒備,關閉了三道城門,只余一道行人,並向四方派出多路信使求援。

然而這沒什麽卵用。

河南官兵主力,正在執行圍剿高迎祥的擠壓戰略,壓根沒空搭理李自成這種幾百人的小股流寇。

流寇之所以是流寇,就因為行蹤不定……鬼知道等動作緩慢的官兵協調完畢趕過來的時候,李自成又跑到哪個旮旯去了。

所以規模小也有規模小的好處。現階段的李自成部,只要不作死主動往大隊官兵槍口上撞,其實是很安全的。

這一點,占地數百畝,後世也屬於著名景區的乾明寺內部,大約也是明白的。

於是自打這夥殺人放火的流寇在山門外紮營,深怕哪天被“失火”的方丈便趕緊派出監寺與其交涉。最後不但劃撥了一部分偏殿廟產給流寇,還樂輸了米面菜油……也算為抗明大業貢獻了菩薩的一份心意。

話說,闖軍紮營的這處地界,有點講究:襄城縣南,為八百裏伏牛之首,故名首山。

伏牛山系,屬於秦嶺在河南境內的東段支脈。

也就是說,闖營現如今背靠的,正是華夏龍脈,廣義上的秦嶺東段盡頭。

那麽,李自成部為什麽巴巴地在此處紮營呢?答案自然是闖營新任軍師周乙的提議了。

原本歷史上,這個時間段的闖將李自成,已經開始追隨闖王高迎祥,南征北戰……南跑北竄,足跡遍布多省。

此處,已然和原本歷史有了分岔:李自成並沒有去和高迎祥大隊匯合。

原因很簡單:自打周乙就任軍師那一刻,原本的戰略就需要修改了。畢竟如果要等李自成自然發育,那周乙也沒有來河南的必要。

所以大夥這次跑到偏僻的伏牛山下紮營,就是要統一思想,解決今後的戰略路線問題。

……

紮營後第二日清晨,田大一路穿過由弟兄們把守的門禁,跨過韋陀偏殿門檻……韋陀殿這個院子,是臨時分配給周軍師及其手下的住宅。

一進院門,田大第一時間擡頭。果不其然,一柄閃爍著金屬光澤的“鐵傘”,已然張開傘骨,被安插在了韋陀殿的檐角上。

事實上,自從周乙就任軍師之後,這柄外觀和尋常油布傘相同的鐵傘,就成為了周大軍師駐地的象征……身為鐵傘門當代大弟子,門頭插傘是很合邏輯的一件事。

基於神秘學理論的器物,闖營中人自然不敢多話……事實上,沒過幾天,這柄散發著濃濃心理暗示的法器,就被闖營將士私下腦補,對其賦予了鎮宅/辟邪/望氣/接引/抵擋天劫等諸多功能。

使勁咽了口唾沫,田大調整表情,態度謙恭地進到了殿內。

換了一身鴉青色道袍的周乙,此刻正坐在在殿上,和三四個勁裝打扮的面生漢子談笑風生。田大見狀,急忙拱手:“軍師,闖將和幾位副爺有請。”

由於隊伍規模小,所以現今除了自號闖將的李自成本人外,他手下幾位心腹,在營內都僅是被冠以“副爺”的名頭。而周乙,則是按照評話中的套路,闖營上下統稱他為“軍師”或者“先生”。

見田大傳信,上首周乙隨即點頭應允:“嗯,時辰差不多了,咱們都去。”

隨後,周乙招呼手下,一同去見李自成。

沒多久,周乙帶著人,從分配給自己的韋陀殿,一路轉到了李自成的臨時住宅——地藏菩薩殿。

見周乙進殿,還是頭戴範陽笠,著一身粗布短袍的李自成,率領著七八個心腹起身打了招呼。

這邊周乙樂呵呵地令新到手下給闖將行禮:“正有一件喜事要報於主公。”

剛剛見禮完畢,周乙便面帶喜色,說出一則好事:“幾位師弟昨日連夜趕來,捎來了信;掌教真人日前已頒下法旨,令外門兩千弟子,盡皆聽我調派。”

李自成聞言也是面帶喜色:“如此一來,先生得了臂助,我也跟著沾光,好事!好事!”

之前在開香壇的“入夥”儀式上,李自成和周乙之間,是有分配工作的。

和慣常靠一張嘴賣弄玄學打秋風的僧道不同。周乙之於李自成部,屬於實打實帶著硬實力前來入夥。

實力的展示,在銀鱗胸甲出現那一刻,達到了巔峰。

這種局面下,賓主雙方雖然嘴上不說,但都心知肚明:周乙不可能單純只做個領工資的“謀士”,他今後勢必要在闖軍內部有話語權,要有主抓的實權事務。

這就相當於明星演員帶資進組……好歹也要掛個制片人頭銜,屬於領導層一員,話語權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