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節 共襄大業(七)

一副畫卷也似的長軸山河圖,平鋪在了菩薩殿內的榆木供桌上。

從左至右,從西域至東海,仙風道骨的長軸圖案,將傳統華夏九州的地形地貌,詳細展示了出來。

雖說用的還是古人習慣的水墨風格,但地圖最關鍵的準確度,乃至江河道路城池的位置比例,可都是從谷歌上復制下來的。

在十七世紀,這就是確鑿無疑的天頂星科技了。

最後,當畫卷徐徐展布到末尾,“江山社稷圖”五個豎寫的古篆字,顯露了出來。

整幅畫卷立意高遠,古色古香,流裏流氣,頗有有蕭何月下自行車的邪魅感。

當然,在如此令人驚嘆的“古輿圖”面前,畫卷背面角落裏一行不起眼的“QZJS16330302W”鉛印代碼,肯定是無人察覺了……情報總局技術科1633年3月2日制作,允許外部使用。

圍繞長桌的一圈人,自然是李自成為首的造反派了。他們一邊發出感嘆聲,同時伸出長滿老繭的手,在圖上比比劃劃,尋找著自己熟悉的城池。

“此圖乃我師門重寶,由門中弟子千年九州采氣所成,今日就獻於主公。”

胸有成竹的周道長,獻圖的同時,還拿出了使用傳統計量單位的“量天尺”,然後教會了彼輩使用方法。

“果真精細,分毫不差!”

未及,新鮮學會比例尺使用方式的田見秀,在地圖上找到了他最熟悉的陜西,然後測量了米脂至榆林的道路。最終,他興奮地對在場眾人表態:“有此圖,天下盡可去得!”

沒有人懷疑這句話。

地圖這種東西,自古以來就是官府把控的戰略物資,普通人根本接觸不到這種等級的信息。而對於志在天下的李自成來說,再沒有比這更珍貴的禮物了。

“今次委實得鐵傘仙門輔助良多。”

李自成見次情形,心下板蕩之際,一手撫摸著地圖,口中也是許下了重諾:“倘使掌教真人法眼無差,吾輩日後真個能取了朱家基業……登基之日,自成定要遙拜掌教真人為國師,封周先生總領天下教門!”

“哈哈哈,既如此,主公且容貧道獻策。”

這一刻,貌似心滿意足的周道長,終於開始宣講準備好的戰略規劃了。

……

關於李自成部的未來戰略,毫無疑問是要“配合”情報總局的對明總體戰略來實施的。

所謂的對明總體戰略,目前需要落實到李自成部的內容,其實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盡快積聚實力,爭取早日在中原地區消滅明朝野戰主力。

真實歷史上,李自成從今年開始“南征北戰”,到明年繼承“闖王”稱號,直至明朝倒塌。

這期間,一直在各地流竄作戰李自成部,多次被官兵打殘打散……然而依靠明末無窮無盡的流民,李小強每次都能迅速東山再起,滿血復活。

這種狀況一直要持續到六年後的崇禎十四年。

到了那個時間段,明軍和李自成部之間的戰鬥力,終於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明軍由於滿清多次入關以及天災帶來的財政崩潰,素質下降到了臨界點。而農民軍經過多年優勝劣汰,積累到了足夠的作戰經驗和物資。

量變產生質變。

最終,六年後,李自成先後通過在河南地區的五次中原大戰,陸續消滅了明朝內部的野戰兵團,從而獲得了北上入京奪鼎的契機。

再兩年,明朝滅亡。

而情報總局這一次派周乙入營的目的,正是為了幫李自成節省時間:至少要把李自成未來流竄的那六年時間,節省下來大部分。

之所以流竄,就是因為實力不夠。現如今明軍主力雖說在緩慢降低素質,但依舊不是流寇所能正面打敗的。

於是,周乙接下來提出的第一策,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策略,就是提升實力:藏兵。

所謂的“藏兵”,其實是一系列軍政項目的組合。用後世語言來說,就是根據地+練兵+積累軍備物資。

這個策略中,李自成部從現在開始,就要建立根據地,秘密訓練、囤積出一支不少於三千人的重裝騎兵軍團。

實力才是一切。在明末,有了三千精銳重裝騎兵的李自成部,就屬於脫胎換骨,能在未來決戰中,畢其功於一役,直接消滅明軍主力,震懾天下。

周乙的這一條藏兵策,講真,確實超出了李自成等人的慣性思維……大夥自起事,就是熟練度拉滿的流寇,誰也沒有幻想過周乙所說的那種局面。

一張口就是三千重騎,想一想就知道需要天量資源來支持。流寇們飯都吃不飽,從沒有那個想法。

另外,所謂的藏兵,其實還包含有重要的戰略轉變:李自成部將從流寇變成事實上的坐寇。

這一點,在坐眾人都聽出來了,也都迷茫了:坐寇哪裏是那麽好當的。幾十萬官兵如今就在圍剿農民軍,誰敢坐困孤城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