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十三)

站在金水橋邊,例行勸慰兩句,發見安南噴子冥頑依舊,馮荊介馮老爺無奈間只能搖頭。

再一回頭,看到掖門裏已然有大批官員出來,馮老爺於是只好嘆息一聲,甩著袍袖走人了。

邁著方步,馮老爺不一時就回到自家衙門,進入了日常模式。

在鴻臚寺上班,自然不是什麽好享受。這附近的公廨,大多都是後世城隍廟一樣的建築,老氣橫秋。

上了百歲的老建築,外表恢宏有文化感,實則內裏陰暗逼仄,完全沒有考慮過公務員的身心健康,極其影響工作效率。

好的一點是,馮老爺如今也沒什麽正經公務可做了……等因奉此的表面文章,談不上效率,也不需要效率。

鴻臚寺這個衙門,熱度最高的年代,還要追溯到三寶太監下西洋。在那之後,鴻臚寺作為主業接待各國貢使的單位,就泯然眾人,只能說勉強保持在官場視線內。

然而到了明末這個時間點,鴻臚寺已然徹底退出了主流範圍。

導致鴻臚寺變成小透明的原因很簡單:沒有國家來朝貢了。

時至今日,大明原本還能維持的朝貢體系,已經崩塌。

在北方,大明傳統的貢使國是日本和朝鮮。如今,德川幕府為了抵擋殖民者的文化和貿易入侵,開始閉關鎖國,順便斷了官方歲貢。

朝鮮國同樣艱難。早在1627年皇太極繼位之初,就派阿敏發兵朝鮮,只用三個月便逼迫朝鮮簽訂了城下之盟,史稱“丁卯胡亂”。

這之後,來自朝鮮的官方歲貢便時有時無。歷史上就在今年,皇太極稱帝後,再次出兵,徹底打趴了朝鮮,事實上將朝鮮的宗主權從大明手中搶奪了過去。

北方如此,南方更是不堪。

原本歷史上,隨著大明衰弱,南方一幹藩國便少了官方交流。而在這個位面,情況更加詭異:京城去年就傳遍了,南方那只大蟲悍然出私兵滅了暹羅,並一幹南洋小國。

據說,只是據說,今年大蟲在暹羅的皇宮都快建好了……比照著紫禁城建的,幾百個土人敬獻的嬪妃也都齊備,就等吉日,曹大蟲就要登基,國號魏。

京城中的文人為了區分曹大蟲和他的曹魏祖宗,私下裏已經用“南魏”這個稱號了。

作為鴻臚寺高層,馮老爺卻知道,傳言或許有假,但未必全是虛言——他私下裏和跑來京城假冒貢使的商人打聽過,結果是:皇宮蓋沒蓋兩說,暹羅確確實實被大蟲滅了。

以上種種,於別人來說,是茶余飯後的談資。但事實上斷絕的各國朝貢,馮老爺所在的單位卻成了最終受害者,失去了主營業務。

如此一來,馮老爺所謂的上班,其休閑程度,可想而知。

坐在公案後,批一份公文,喝兩盞劣茶,去三趟茅房,期間背著手去其他辦公室轉悠,再與同僚閑扯幾句……一早上時間也就過去了。

出門,擡頭,看看天色,發現已是巳時末,大約是後世快十一點的樣子。

都這個點了,馮老爺自然是要早退了。至於說早退……鴻臚寺的官兒早退,那能叫早退嗎?那叫正常下班。

背著手,繼續邁著方步,馮老爺出皇城,順著越來越繁華的街道,往家行去。

明代京城分內外兩城。外城不算,內城像套娃一樣,包裹著皇城和最為核心的紫禁城。

明清之際,由於內東城大多官衙商宅,而內西城大多權貴私宅,所以北京城有“東富西貴”一說。

不過,這個定義裏並不包括馮老爺。馮老爺雖說算是京城土著,家宅也在內城東,但他家的地段並不好,在東城墻根下,朝陽門和東直門之間。

城墻根下就屬於低價地塊了。背陰不說,遇到戰事,還容易被清理。

馮荊介當年不過是一介監生,並不是大戶人家願意無底線投資的舉人進士。

當初許配女兒給他的人,也不是什麽大老板,只是一家尋常商戶。

給馮老爺投資一個女兒和一院宅房,已經是商戶平生最大手筆的投資項目了……事實證明,這個項目不太成功。馮老爺在京城官場混了半輩子,連住宅都沒本事換個好地段。時至今日,還是住的舊宅。

由於在東城墻根下,所以馮老爺出了皇城後,要穿越整個東城才能到家。好在放衙時間早,時間充裕,所以馮老爺安步當車,徑直朝朝陽門行去。

和天下聞名的崇文門稅關不同。與前者就隔了一個城墻拐角的朝陽門,平日裏專司運各地糧秣進城,俗稱“糧門”。

待馮老爺行到朝陽門左近,已然是午市熱鬧時了。

朝陽門左近不但有多座國家級大型糧倉,還有不少官衙和大型糧號,乃至糧商宅邸。與之配套的,就是熱鬧的糧市、青樓街、騾馬市等等繁華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