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誤入歧路(第2/3頁)

“或許要接受明王之力,就需要斷去一切煩惱心,故而先讓你煩惱心盛,要經歷重重考驗……”

觀道大師進行推理,敬賢大師也覺得是這麽回事,但是師兄弟之間已有一定的隔閡,敬賢大師一直沒有坐下參禪,這時候忽然又問:

“所以,師兄是真的看不到這禪房中的汙穢之所?”

觀道大師搖頭:“我眼中所見,只有一片圓融,因我自為羅漢果,獲一切惡,明悟了無明貪愛,所以能把清靜與煩惱同染,故而法界圓融,使得諸法貫同,此時我能生五蘊六塵,而五蘊六塵不能染我。”

“你必是被明王之力所惑雙目,需多多持誦佛經修行,方能解脫。”

他話說完,自己開始念起佛經來,身上布滿淡淡佛光,顯得超凡神聖。

然而,與他這份神聖之意相反的,是敬賢大師的老眼中,已經滿是驚愕!

“師兄,你在說什麽東西!”

敬賢大師幾乎是悚然驚震,之前觀道大師的話語都很正常,可此時說起佛法之類,卻語無倫次,羅漢生惡,而無明貪愛是該毀去,絕不可看,清靜煩惱又如何同染,五蘊六塵更是能汙穢佛法,豈能由佛而生!

觀道大師則是滿臉疑惑:“我怎麽了,我說的都是佛法!既成羅漢,對佛的教義就不會有認知上的錯漏,不會有任何的懷疑,羅漢開悟,所見到的是世間的本質!能止息自我之苦!”

“所以,我所開悟的,就是自我可生五蘊六塵,而五蘊六塵不能染我,得解脫之後諸苦停息,於是我等就是出世之佛,可煉眾生之相,這不就是我們自己修持的法門嗎?”

“於是眾生即我,我即佛,眾生即佛,此成無上真佛。”

敬賢大師驚恐不已,退出禪房,而觀道大師卻一臉疑惑,只是搖搖頭,繼續修行他的“佛法”。

“不正知,不正見!羅漢怎麽會被此等昏煩惡法所惑!”

敬賢大師終於知道心中那一抹煩惱來自於哪裏了,他想著,明王之力感應到佛法被亂,自然忿怒不已,他又去尋找其他的羅漢,發現每一個人對於佛法的修持,都已經走上歧路,而他們卻全然不自知。

因為羅漢是不會誤解佛法的!

而觀道大師此時不明白敬賢大師為什麽離開這裏,他走到門外,看看天色,喚來一僧人:

“正空,你去叫你的師兄弟們過來,我要在此地講述經課。”

而另外一邊,敬賢大師抱著一絲希望,去見了另外兩位師兄,正心大師和崇本大師,他們同樣在探討佛法。

“四弘誓願如何解?”

“一令未度者得度化,我以心制其心,則其心向我佛,得度化,免除苦難。”

“二令未解脫者得解脫,我散其智慧,化其空空之心,則煩惱惡業盡消除,得解脫也。”

“三令未安者得安,我以肉身承眾生形象,我成就自己,借眾生形象化佛相,即眾生安。”

“四令未涅槃者得涅槃,於如來滅後,誓度群生,我安眾生,我再入滅,眾生入滅,於是未涅槃者皆得涅槃,我重生時,諸眾生皆當涅槃,於此超脫生死之業,可度化無盡生靈……”

“此是大善舉,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便是決心把自心的種種執著觀念度化,師弟已然開悟,成就自己之後,方能攜帶眾生,一並涅槃……”

正心大師和崇本大師兩人一本正經的討論詭異佛法,敬賢大師再驚而退,旋即去尋找自己那徒弟,卻發現自己那徒弟正在聽觀道大師講佛,立刻前去制止,在眾目睽睽之下,將他帶走!

敬賢大師問道:“觀道大師可曾講經?”

白衣弟子:“還未曾講。”

於是敬賢大師問了幾個關於佛性的問題,自己這弟子都一一正常解答。

“還好,看來你沒有被昏煩惡法所沾染,速速與我離開靈隱寺,前往銀瓶娘子廟,把那真武塑像請來一用!”

……

玉龍道院,這裏明明是全真道修持的聖地,卻沒有見到全真修士,而白衣仙人陳太初就在此地,他在道院的主殿中,而他的面前,有一群來歷不明的商人。

“我的藥送來了沒有?”

商人們是龍遊商幫之人,但他們來此,卻不是為了之前廟宇鬧事的事情,而是因為這一片都是龍遊商幫的活動範圍。

“鄙人司馬申,聽聞,您在等待方士的藥?”

陳太初眉頭微動:“你這凡人……你是那些方士們派來找我的?”

“方士們,怎麽會讓你這小小凡人來送信?”

龍遊大商司馬申微笑:“不,您所等的人,來不了了。”

“但是您的藥,我們給您帶來了。”

“這是青燭之津,可以使您駐世留形,去除世間思念,但需要慎用,否則會被無名怨念所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