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那年十六

白苟堆。

“我今日能坐此位,將軍當居首功。”

高澄指著鎮將府大堂主座,對堯雄感嘆道。

堯雄卻推辭道:

“若無大將軍運籌,驅使梁軍,何來末將之功。”

這番話倒是不假,堂下京畿眾將,包括侯淵都是一臉敬服之色。

“略施小計而已。”

語氣間略帶幾分得意,高澄不置可否。

說到底還是自己與陳慶之位置不同。

他先後調動青州刺史侯淵、梁州刺史斛律光、北豫州刺史段韶、豫州刺史堯雄、廣州刺史高敖曹、南荊州刺史源子恭、東荊州刺史楊愔,甚至與他不怎麽對付的荊州刺史侯景也要屈意配合。

這麽多軍事調動,所耗費的錢糧可不是小數目。

而目的只是為了迷惑梁軍,以為他要攻打江陵,就突出一個財大氣粗的敗家行為。

當然,高澄也有他的底氣。

陳慶之到底不是蕭衍的親兒子,不,即使是對待親兒子,也很少有如高歡一樣跟兒子劃河而治的奇葩種。

高澄肆意調動河南西部各州,縱使無功,徒耗錢糧,事後也不過是被高歡訓斥,頂了天也就是被喚去晉陽,挨一頓打。

占據河北、河南這樣的廣袤平原,又經過高澄多年治理,恢復生產,就突顯一個家底殷實。

沒有人能夠在事情宣告失敗前,幹涉高澄的決定。

而陳慶之不同,他就算猜到高澄心思,對於建康的命令也必須遵從。

兩人本就處在一個不對等的位置交手。

更何況,對於大魏小兵仙來說,陳慶之也就那樣。

倒不是小兵仙自己水平有多高,但架不住他手底下名將雲集,單單挑出一個堯雄就是歷史上兩敗陳慶之,能與之對壘的人物。

高澄特意為堯雄在豫州大敗陳慶之,以及襲取白苟堆兩戰向高歡請功,也沒忘了再寫一封信交給陳慶之,這一次篇幅就短了,只一句話:

‘澄依言親提十萬兵至白苟堆,欲當面致謝將軍於豫州贈送衣食,將軍何故避而不見?’

這一次高澄就沒讓自己人送信了,誰知道陳慶之會不會惱羞成怒。

從俘虜中隨意挑了一人,將他送往襄陽,由侯景的人把俘虜送去江陵。

至於擔心陳慶之暴怒,還有高澄命人在南方傳唱童謠的緣故:

‘高郎提兵白苟堆,白袍避退江陵城。問君為何不相見,韋虎辭世無豪傑。’

若說之前種種,還有素未蒙面的至親兄弟蕭綸為高澄辯解,能讓一些蠢物相信高澄只是有能人輔佐。

經此一戰,這麽多的軍隊、錢糧調動,就算蠢物也不會相信有高家父子之外的人擁有這麽大的權力。

藏拙是藏不住了,就幹脆換一種方法,激將,把自己視江南豪傑於無物的姿態擺出來,說不準往後在戰場碰面,就有蠢物上頭。

歷史上因蠢物壞事的例子可太多了。

高敖曹、高季式兩兄弟是沒文化,人家文盲不代表就蠢。

至於所謂藏拙,真不重要了。

當初高歡執意要與南梁和談,將事情交給高澄處理。

哪怕高澄不看好魏梁之間能結成牢不可破的同盟,還是盡心為高歡辦事,以促成這次結盟。

考慮到父子兩代雄主會影響到梁人的看法,高澄才讓溫子昇發揮他文采被梁人所重的優勢,四處貶低自己的才能,起到輿論導向作用。

雖然順利完成與梁人同盟,但蕭衍的背盟行為也讓賀六渾的謀劃竹籃打水一場空。

當然,高澄擺出了一副瞧不起梁人的態度,但他可沒敢玩什麽乘勝追擊。

在為堯雄、侯淵、段韶、斛律光、高季式等將士向晉陽請功的同時,高澄也向高歡建議,將豫州治所移至白苟堆,由豫州刺史堯雄親自鎮守。

關於兩千俘虜,高澄也有了處置方案,一如之前南兗州之戰,士卒被送往河北分散安置。

而此戰被俘的苟元廣等將校,高澄覺得相較於讓他們種地所得的收益,無論如何也比不上換取贖金,更何況自己家裏也不需要俘虜的將官來當膳奴。

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導向,高澄決定將他們留在白苟堆,等著家人支付贖金。

若真捉了厲害人物,那就不是錢糧能衡量了,能用就用,用不了就殺,無論多少贖金都不可能把人放回去。

處理完善後事務,在確定陳慶之回師江陵之後,高澄終於班師,沿途被召集來的各路刺史逐個回歸屬地。

回師途中,高澄也得知了不少從南方傳來的消息。

好兄弟蕭綸因為當初宣揚抹黑自己,被蕭衍訓斥了一頓,也不知建康城裏哪個老頭要享受帝王待遇,或者誰家逝者又多一名哭喪的孝子。

而陳慶之受到高澄的信件,連看都沒看直接就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