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高家女婿

得益於自己對軍紀的重視,鳴鏑所向,箭矢所指的軍令被士卒們牢記在心,這才有了高澄今日在妻子面前的風光。

這場遊獵時的箭雨,也讓高澄想起了自己素未蒙面的嶽父,爾朱榮。

爾朱榮通過一場場圍獵,練就了以七千之數大破葛榮號稱百萬六鎮鮮卑的契胡精騎。

有這麽個現成的例子,足以證明,狩獵加練兵,絕對有搞頭。

想到就做,高澄即刻命人回洛陽傳信,讓大將軍府司馬王士良征召洛陽京畿軍出城圍獵操演。

王士良出於謹慎,在與趙彥深溝通後,親自出城驗證,想來是擔心高澄在城外招了襲殺,信符被天子竊取盜用。

見到高澄無恙,王士良才放下心來。

而王士良這樣的處理,也讓高澄很滿意,他誇贊了幾句,再讓王士良回洛陽征召士卒。

望著對方離開,高澄內心感慨:

歷史上你要有這份心,何至於讓高洋騙走了兵權。

但轉念一想,也知道是自己強人所難。

原主遠在鄴城,王士良卻在晉陽,路途遙遠,又哪有時間讓他驗證。

而高洋親往晉陽假傳高澄命令奪權,還有同行的高澄心腹唐邕作證,王士良除了交權,也沒有別的選擇,畢竟晉陽是姓高,並不是姓王。

王士良並沒有讓高澄等太久,他不止謹慎一個優點,辦事效率同樣很快。

回到洛陽後,一連串軍令從大將軍府發出,很快,城中高澄麾下四千武川鮮卑步騎、四千弓手、以及高季式三千部眾盡數趕至洛水岸邊與高澄匯合。

高澄大手一揮,臨時更改地點,往邙山圍獵。

在至高無上的大將軍調度下,就連天子的禦輦也要跟著轉換方向。

自從高澄瞄上邙山,山裏的野物們可遭了殃,往往隨著一支響箭破空,緊隨其後的便是真真意義上的萬箭齊發。

一陣箭雨後,山上總會增添許多大型‘刺猬’,活像另一個時空,身上插了一百多支箭矢的元昂。

這樣的聲勢也給了旁觀的元善見極大的震撼,鳴鏑所指,三千箭齊發的陣勢,讓他心生羨慕。

而萬箭齊發卻讓元善見感受到了絕望,在這樣的箭雨下,自己無論怎麽拉攏宮人都只是徒勞。

高澄已是如此,手握二十萬並州胡,總是對自己畢恭畢敬的高歡,在外人面前又是怎樣的威勢。

一念及此,元善見不禁惱怒元子攸,分明做了誅殺權臣這樣的大事,卻不能振興大魏。

如今高家父子因爾朱榮的前車之鑒,不止分居兩地,甚至絕不一起進宮,防的就是爾朱榮、爾朱菩提的遭遇。

這樣的謹慎讓元善見一籌莫展,除非能有機會將這對父子一齊抹去,否則無論走脫了誰,自己的下場都只是另一個元子攸。

元善見也終於明白劉思逸為何勸說自己忍辱負重,等待高歡壽終再做計較。

高澄不清楚元善見的心思,但他知道即使被圈養了十幾年,歷史上的元善見也並沒有放棄振作。

從某種程度來說,元善見與漢獻帝劉協很相像。

都是迫不得已被權臣所立,同樣被長時間圈養,也都曾有過重振皇權的努力,他們面對的也都是愛好婦人的權臣父子。

在知曉了高家大姐兒的心意後,高澄也更傾向於讓元善見的結局向劉協看齊。

自古君主被權臣篡位,無外乎兩種結局。

以劉裕為分水嶺,在他之前,不止保全性命,還能夠獲贈封地,祭祀先祖,受禪者絕對要把表面功夫做足。

自劉裕以後就簡單多了,送他殉國便是。

劉裕開這樣的先例自有他的苦衷,諸如起家晚、根基淺、年紀老了,兒子卻還小。

但盲目效仿不可取,他希望嘗試扭轉這一風氣,算是為王朝末年的子孫積德。

就算最終阻止不了人心道德的敗壞,救不了末代君主,可後人翻看史書時,也能對自己的做法贊一句:高澄還是個忠厚人啊。

忠厚人高澄既然有了決斷,便立即命親隨回洛陽城收羅醫書,打算將其中害人的方子去掉,日後送進宮中給元善見當課業。

劉協退位後獲封山陽公,運用自己當傀儡時所學習到的醫術,與曹節一起救治山陽百姓。

他們免費為百姓治療,只要是從附近雲台山上挖下來的藥材,絕不收取費用,只有從外地購買來的藥材,才會酌情收回成本。

如果往後妹妹能與元善見效仿劉協、曹節夫婦相濡以沫。

對於高澄這位兄長來說,無論她怎麽看待自己,都已經不重要了。

元善見學習騎射或許還能強健身體,而學習處理政事,那完全就是無用功,權力在高氏手中,哪需要天子代為行使……

好像哪裏不對勁,但不重要,多花時間看看醫書,也可以讓元善見少胡思亂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