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兵部署

原本心意相通的父子,人生第一次意見相左,這是高歡動怒的原因之一,但絕不是全部。

他惱怒的是關中殘破,分明唾手可得,高澄卻貪圖平定關隴之功,居然罔顧大局,說出大可放棄河南這種混賬話。

或許父子兩都沒意識到,他們之間確實有在暗地裏較勁。

爭的不是權力,是名聲,是誰平定了這個天下。

也算是兒子過於優秀的煩惱。

這樣的煩惱,李淵最有發言權。

高歡不是穿越者,但並不妨礙他忌憚這一點。

高澄在河南做得太出色了,文治武功,不比他這位父親遜色。

沒有人願意被人遮蔽了鋒芒,高歡如此,高澄亦是如此。

這樣的較勁,在兩父子分領黃河南北時,無疑是一種良性競爭。

他們都想做得比對方更好。

在此刻卻變換了意味,在高歡看來,高澄執意參與西征,是為了在平定關隴之戰中展現存在感。

為此不惜冒著丟失河南的風險,這是高歡所不能接受的。

但高歡終究還是緩和了神色,終究是自己倚重的親兒子,縱使惱怒,難不成還能推出去斬了。

“阿惠,自信都建義以來,你幾年辛苦,所立功勛,大家都看在眼裏。

“你曾以北擊柔然,威服大漠,受天可汗之名,來激勵我。

“可為父老了,此生若能夠一統南北,已經是得天之幸,哪還有機會再親征大漠。

“阿惠,這一次,你就替我看顧好關東基業,如何?

“若為父是劉邦,混一華夏,你便做那劉徹,用兵大漠,替為父看一眼這天下之大。”

高歡語氣誠懇,這也是他內心真實所想。

可他卻不明白高澄的苦衷。

高澄實在不願看到再發生一場沙苑大敗。

歷史已經發生改變,誰也不知道高歡這次征伐關西又會是怎樣的結果。

但高澄並不看好。

東魏在沙苑戰敗的根本原因是他們驕傲輕敵的心態。

而這種心態並沒有因歷史的改變而扭轉,反而助長了其氣焰。

沙苑之戰前,東魏才連續經歷竇泰兵敗自殺,恒農糧倉被西魏襲取這兩件痛事。

卻沒有打醒東魏將士,他們依舊視西魏於無物。

這才有了一把火就能破敵,卻擔心不能辨別屍體,非要強攻。

分明知道宇文泰在蘆葦設下伏兵,居然不顧陣型,埋頭沖殺,只為爭搶宇文泰的首級。

俗話說驕兵必敗,沙苑之戰中的東魏將士,甚至都不是驕兵所能形容。

竇泰自盡都不能讓他們警惕,更何況在這個時空高澄早早救下了竇泰。

全軍上下懷著這樣一種心態遠征關西,在高澄看來失敗是大概率的事件。

可高歡已經把話說得這樣明白了,高澄也不可能再強求隨軍:

“孩兒明白了。”

但高澄還是提醒道:

“父王自舉兵以來,戰必勝、攻必克,也正因此,軍中多有驕氣,還請父王慎之。”

“西軍弱,而東軍強,實力相差懸殊,欲以弱勝強,唯有使計設伏而已,父王當心存一份警惕,莫要中了宇文泰的計謀。

“若能以水火取勝,千萬莫要強行交兵,萬事以得勝為先,宇文泰若為水火所噬,無需苦求他的屍首,如今關西大旱,人心動搖,只需得勝,一戰便可蕩平關隴,一人首級,無足輕重。”

高歡感受到了高澄的關切,他笑道:

“阿惠莫要多心,為父久在軍旅,你說的這些我又怎會不知,且在洛陽等著為父的捷報。”

說著,便把心中想好的出兵計劃說與高澄參詳。

這一戰的時間節點正值歷史上的小關之戰,而高歡卻在作戰部署上做出了改變,采取蒲津、上洛(陜西商洛)南北兩線的方式,而不是蒲津、潼關、上洛,三路進軍。

之所以沒有安排潼關這一路,也是吸取了竇泰此前在潼關險些兵敗身死的教訓。

在高歡的規劃中,自己領並州胡二十萬出蒲津,再由一大將率部曲走上洛往藍田關。

高澄當即提起了一個小心,無論小關之戰還是沙苑之戰,負責南路偏師的都是高敖曹,只不過沙苑之戰攻打的是被西魏襲占的恒農。

所謂南路偏師就是一個大坑,腦子有問題才會往這個坑裏跳。

至少對於高澄來說,他可不會摻和進去,就算高歡讓他領軍走南路,也要裝個病給推托了。

道理很簡單,一旦宇文泰引軍攻南路的偏師,高歡在北方倒是能進展迅速,而高澄自己則會身處險境,要真有一個萬一,縱使高歡奪了關西,得利的也是好兄弟高洋。

而宇文泰若是攻北路,以東魏將士如今的心態,勝負難料。

若是北線敗了,別說南線的成果要全部吐出,部隊能不能退回去都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