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硝煙再起

人頭稅一直存在,其區別不過是按人、還是按戶來收取。

漢朝將人頭稅分為兩種,其一是對成年人征收的算賦與對兒童征收的口錢。

及至漢末,因連年征戰,人口凋零,曹操為了鼓勵生育,對人頭稅進行改革,由按人收取改為按戶收取,即為戶調。

北魏以及東、西兩魏所奉行的租調制中的調,指就是按戶收取的人頭稅。

東西兩魏戶調承襲自北魏,為一夫一婦每年交帛一匹;男子年滿十五歲未婚,每四人出一夫一婦的戶調,即交帛一匹;

從事耕織的奴婢,每八人出一夫一婦的戶調;

耕牛二十頭,出一夫一婦的戶調。

產麻的地方繳納麻布,數額與納帛相同。

此外,還有雜調,根據需要隨時征調。

交納的這些戶調,有一半是中央收入,十分之二為地方收入,十分之三為官員俸祿。

按戶收取與按人收取,在均田制的背景下,存在巨大區別。

按戶收取,當孩童年滿十五,需要承擔戶調時,他們已經可以分配到田畝,獨立成戶,因此民眾根本無需承擔多少養育成本。

秦漢時期按人收取,則每年都要為孩童上繳一筆稅款,這無疑能夠控制民眾毫無節制的生育欲望。

王朝的奔潰,除外敵入侵以外,許多都是人口增長與土地兼並導致人地矛盾。

均田制抑制土地兼並的效果,也是高澄暫時放棄在土地政策上緩解人地矛盾的原因。

這就是這一時期,最適合的土地制度。

楊愔所言是要在統一之後改革稅制,等天下平定了再控制人口。

但在高澄看來,東魏兩千余萬人口足以支撐他統一南北。

而改革稅制,同樣能夠為財政增收。

即使現在立馬改革財稅,受到影響的是十五年後的丁口數量,高澄不認為東魏在這樣的優勢下,還需要花費十五年的時間混一南北。

若把西魏的統治集團放在江南,南梁的統治集團放在關西,或許三十年都不一定能統一。

但現在的局面是,有雄心壯志與能力的宇文泰集團,受限於國力,被堵死在關西苟延殘喘。

彼此休養幾年,西魏恢復不了多少實力,但東魏卻能從西征大敗的陰雲中走出,畢竟憑借其體量形成對西魏的碾壓之勢。

而國力勉強能與東魏抗衡的蕭梁偏偏在江南混吃等死。

一個王朝能存在多少年,開創者打下的根基,各方面制度的合理性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延緩人口的爆炸增長,無疑是在為未來的高齊王朝延壽,誰不想自己開創的王朝多存在一些年份。

況且按人收稅不等於人口不增長,甚至負增長,漢朝便是明證。

一想到這,高澄更是心癢難耐,恨不得立即就對稅制進行改革。

但他又將這股沖動壓抑住了,無論如何稅制改革不能由自己動手。

無視滄州民眾的罵聲,是因為僅一州之地而已,小高王並不在意。

而稅制改革是要被天下人謾罵。

雖然也注定掀不起多少風浪,還是那句話,罵歸罵,除被裹挾以外,沒有百姓是在能活下去的時候,主動參與起義的。

但小高王可是要天下人都顧念著自己的好。

嗯,這不,元善見的作用就來了。

他可是天子呀!

在東魏,是天子大,還是大將軍更大?

嗯……某些特殊情況下可以是天子大。

比如高澄為了百姓的利益強烈反對以人收稅,堅決維護戶調制度。

但元善見固執己見,甚至在朝堂上厲聲喝問:

‘朕與大將軍,究竟誰為天子!’

高澄覺得到那時候自己就應該驚慌失措,辭官請罪。

當然,天子也是一時惱怒,氣糊塗了,對於這位大魏忠良自然是要開口挽留。

而高澄也不敢再反對元善見,只能任他一意孤行,推動稅法改革。

小高王費心給元善見安排一個漢獻帝的好歸宿,他元善見也該出份力,當做買命錢,沒毛病。

一眾親信只看到高澄臉色莫名變換,時喜時憂,殊不知他又編排好了一出大戲。

“遵彥所言甚善。”

高澄對楊愔不吝誇獎道。

他當即與眾親信將自己心中所想盡數告知。

說著,還特意看了隨行至河北的尚書左仆射高隆之一眼。

高隆之回以了然的眼神。

不就是威逼欺淩天子,讓他配合演出麽,老本行了。

見眾人都沒有反對,高澄拍板決定道:

“既如此,待巡視完河北,啟程歸洛,將由天子聖心獨裁,推行稅制改革!”

小高王這個權臣實在太體貼了,天子聖心獨裁都不需要勞煩元善見去費心思量。

高澄就不信了,漢朝按人收稅,都能增加人口,他在民眾殷實的背景下,恢復漢朝舊制,還能弄出人口負增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