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移師

王思政接到命令後,立即與斛律金交接,快馬趕赴渭北。

高澄將營構城池的任務交給王思政後當起了甩手掌櫃,所謂圖紙等等自然是沒有的,全部由王思政自己規劃,怎麽說也是原時空中玉璧城的建造者,這些事情想來王思政都能夠處理好。

更何況高澄的本意並不是要建城,只是逼迫宇文泰來攻,但若是不整得像模像樣,人宇文泰也不會來,這才把王思政給叫了過來。

其實關於建城,還有一個合適人選,即高澄的萬能工具人高隆之,在原有歷史中,東魏遷都鄴城,洛陽被廢棄,為了安頓被遷徙來的洛陽四十萬戶居民,高歡命高隆之擔任營構大將軍,主持增築鄴南城。

不過也不能總逮著人高隆之使喚,有王思政這個替代品,高澄便也沒把高隆之喚來。

當東魏要在渭北築城的消息傳至渭南,宇文泰著實是坐不住了,高家這分明是要步步蠶食關西領土,如果真在渭北站穩腳跟,玉璧也將由原本的前哨站變成後方基地,河西之地,東魏來去自由,關西禍在臨頭。

尤其是得知王思政挑起重任,負責城池營構,更讓宇文泰大感棘手。

這些年,高家父子在關東休養生息,將王思政放在河西與宇文泰打交道,兩次圍攻玉璧,也讓宇文泰了解此人的才能,後人給他冠予的塔防大師這一名號絕非虛言。

一名善守的將領所修築的城池,城內規劃暫且不論,但城池堅固與城防設施絕對不會出現問題。

宇文泰在玉璧碰了兩次壁,他絕不希望在家門口又建起一座玉璧,如果真讓高家父子建起一座堅城,隨後留下重兵駐守,自己班師回朝,往後便能直接由此出騎兵,踐踏渭南,這對西魏的生產生活,足以造成致命打擊。

過去之所以局限於渭北地區,只因為玉璧位於洛水以北,與渭南路途遙遠,而若是直接從渭北出兵,有城池庇護,只怕竇泰都敢仗著機動力,三天兩頭來長安城下撒歡,畢竟渭水可不是什麽天塹,水淺處,人馬涉水渡河都不是難事。

宇文泰不是高家父子肚子裏的蛔蟲,他知道高歡是打著滅國的心思而來,但也需要考慮方才的假想,即東魏繼續使用疲敵之計,只不過將禍害渭北,轉為糟踐渭南,而這也符合他對高家父子,尤其是高澄的陰損印象。

年年春耕派來大量騎兵一人三馬踐踏禾苗,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都幹得出來,著實陰損,畢竟人馬,尤其是戰馬,大量運動後,不管是牧草分量還是精細程度,較之平常,都是要大幅增長的。

收到消息後,宇文泰立即召集全軍議事,出於對盟友的尊重與重視,他同樣邀請了武陵王、益州刺史蕭紀以及蘭欽等人出席。

其實若能選擇,宇文泰真不想把他們叫上,由於此時的西魏與東魏在軍事層面上,都仰仗於六鎮鮮卑,有實力才能掌握話語權,因此哪怕軍中也有漢將,但與東魏相同,在軍議上基本采用鮮卑語,畢竟還是有部分六鎮鮮卑將領不識漢話。

過往漢軍無甚存在感,西魏漢將們只能跟他們在晉陽的同族將領一般,被迫學習鮮卑語,如今添了南梁盟軍,再在軍議上用鮮卑語商討,難免就顯得本地幫派太沒禮貌了。

宇文泰用漢話剛把王思政將在渭北築城的消息道出,帥帳中便罵聲不絕,有漢話、也有鮮卑俚語,蕭紀等人面面相覷,不明白關西人為何會如此憤恨。

畢竟自幼勤學,多讀聖賢書的蕭紀怎麽也想不到,這世上居然還有人不辭辛苦的出兵,只為踐踏春苗的人間險惡。

多虧了宇文護忍住氣,耐心與蕭紀解釋,他才知曉前因後果。

哪怕涵養如他,也著實被惡心壞了,內心道:蠻夷就是蠻夷,枉顧民眾生死,連這種下作手段都能用出來。

這要讓高澄知道,怎麽也要反駁幾句:東魏只顧自家民眾,不顧敵國之民,南梁只顧敵國之民,不顧自家之民。

然後抄一首憫農詩甩蕭紀臉上。

軍議一如之前宇文泰所料,諸將紛紛請戰,顯然大家夥這些年都被惡心壞了。

竇泰一人三馬,追又追不上,他們故意在一些城池的城防上露出破綻,設下伏兵,引誘竇泰來攻,人家也不跳坑裏,就只是單純的糟踐春苗,以致過往三年,渭水以南年年豐收,而渭水以北卻始終顆粒無收。

正在眾人滿腔憤慨的時候,宇文泰族子宇文深站了出來,反對道:

“丞相,下官以為不可怒而興師,東賊幾發傾國之兵,絕不甘於築城而返,其大張旗鼓,只為激我等與之決戰,還請丞相三思。”

宇文泰甚為喜愛這個頗具智謀的族子,贊他為‘吾家之陳平’,由此亦可見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