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潰散(第2/4頁)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三人都是驍勇有余,而智謀不足,真要追逐過深,難免會中宇文泰計謀。

大勢面前,個人才智確實微不足道,但在局部戰場卻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跨坐在馬上的高歡時不時瞟向身側的高澄,心中大感懊悔:早知道有這樣一位謀主能夠如此省心,三年前就該將阿惠帶在身邊。

而高澄卻在思索宇文泰可能的去處,北投柔然?西投吐谷渾?

但這兩點都被高澄排除,柔然是一個沒有心氣的草原霸主,在高氏統一北方的大背景下,阿那瓌只會選擇繼續與高氏加深友誼,又怎會為了宇文泰與東魏交惡。

至於吐谷渾,即使接納了宇文泰,只需東魏二十萬大軍壓境,派人去問吐谷渾汗,究竟要和平,還是要戰爭,吐谷渾估計轉頭就會砍了宇文泰,換取東魏退兵。

畢竟是人都知道,宇文泰一死,除非高家父子瘋了,才會放著大好江南不顧,偏要往青海湖的高原上吹冷風。

高澄從頭到尾就沒想過宇文泰據守隴西的可能,偉人曾有詩言: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隴山之險無論如何都要奪過來的,高澄估摸著宇文泰只有入蜀一條道,就是不知道他是甘作客將,還是要自取巴蜀,畢竟蕭紀五萬蜀兵還在正面戰場上與東魏中路軍鏖戰。

高澄想了想,還是決定將蕭紀的五萬蜀兵留在關中,而非真把他們放回與宇文泰爭奪。

不準宇文泰原本真要襲取巴蜀,但見到蕭紀蜀兵回歸,臨時改了主意,在南梁當客將,高澄放走蜀兵,豈不是放虎歸山。

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殲滅這五萬蜀兵,南梁便也少了五萬有生力量,如今西魏將亡,在這場混一華夏的角逐中,只剩了高氏、蕭氏兩名玩家,不管巴蜀歸屬於誰,這五萬蜀兵決計不能讓他們逃了。

竇泰、高敖曹、莫多婁代文合計兩萬五千騎卒被調撥在一起,高舉高歡帥旗,來回穿梭於三路戰場,齊聲高呼:

“宇文泰沖陣不成,兵敗身死!”

呐喊聲響徹天際。

與潘樂一同指揮左軍步卒作戰的斛律光聽得喊聲,也把心底的大石頭給放了下去,畢竟無論他們在前線打得再好,一旦高家父子出了事,迎接東魏的也是軍心瓦解的局面。

如今高歡、高澄無恙,軍心瓦解的便成了西魏。

東魏騎卒在四處散播宇文泰已死的謠言,對於西魏諸將來說,宇文泰究竟死沒死,這並不重要,高歡的帥旗能夠出現在這裏,足以證明宇文泰的斬首行動失敗了。

而西魏反盤的唯一希望,也隨之消散,州郡兵與脫產戰兵的戰鬥力差距並不是單靠勇氣就能彌補,更何況東魏在散播宇文泰的死訊,宇文泰如果不能出面辟謠,假的也能變成真的。

西魏三路大軍,最先奔潰的正是趙貴、李弼所在的左軍,竇泰、高敖曹、莫多婁代文在呼喊了一陣後,聯合彭樂再次沖向西魏左軍。

這一次真不能責怪趙貴,西魏左軍僅一萬六千戰兵與兩萬州郡兵,合計三萬六千人,之前在堯奮、堯傑、斛律羌舉等人統禦的三萬步卒,再加竇泰、高敖曹、彭樂所統率的三萬主力騎兵,共計六萬步騎的輪番沖擊下,本就是搖搖欲墜。

如今又有莫多婁代文助陣,再兼以宇文泰身死的謠言,苦苦支撐的趙貴緊繃的那根弦終於斷了,他拋棄了一眾步卒,由於宇文泰征調各部大量騎卒,趙貴集中了軍中全部騎卒,不到五百人,領著這五百輕騎撤出戰場,向西突圍而去,顯然是存了由隴山入蜀的打算。

若宇文泰未死,便隨其入蜀,宇文泰作劉備,他趙貴當個蜀將,若宇文泰已死,也能投效南梁。

有這樣想法的不止趙貴一人,六柱國都是斬首計劃的知情者,左右兩路拋棄步卒,只領少量騎卒與眾將校逃亡。

西魏這一役幾乎調集軍中將領,除六柱國以及與宇文泰奔逃的宇文護、尉遲迥等人以外,武川籍將領還有宇文泰的侄子宇文導、同族宇文貴、外甥賀蘭祥,心腹達奚武、侯莫陳順、楊忠、韓果、若幹惠、王德等。

非武川籍將領亦有王雄、韋孝寬、辛威、梁椿、劉亮、田弘、赫連達、常善、怡峰、蔡佑、李遠、豆盧寧等人。

在大勢傾頹的時候,地緣出身往往決定了態度,武川籍將領紛紛向西奔逃,他們之前早有決意,若事不成,即往隴山聚集,再做謀劃。

非武川籍將領之中也有宇文泰的鐵杆,試圖前往隴山,但如李遠、韋孝寬等京兆郡人,則在陣線奔潰以後另有心思。

若宇文泰保得住長安,李遠、韋孝寬這些關中土著,自然會為他獻上自己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