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局勢

昭德元年(548年)七月初三,在淮陰城下休整兩日後,北齊大軍兵分三路,一路以渡淮南下的徐州刺史高嶽為主將,領州郡兵三萬,由步軍都督元景安、尉興慶分領兩萬戰兵步卒,騎兵都督侯淵領騎卒五千隨從,分得十萬民夫,沿淮陰南下,沿途攻略淮南東部州郡。

第二路則以慕容紹宗為大都督,同樣領州郡兵三萬,由步軍都督步大汗薩、薛孤延分領兩萬戰兵步卒,騎兵都督皮景和領騎卒五千隨軍,撥付民夫十萬,攻略淮南西部州郡。

第三路由高澄親率騎兵四萬,步軍六萬,攜帶三十萬民夫,領騎將彭樂、高敖曹、斛律羌舉、斛律平、叱列平、慕容儼等,步軍將領韓軌、暴顯、綦連猛等進逼合肥。

至於剩余五萬州郡兵及不足十萬民夫則全部交由段韶,命其坐鎮淮陰,負責分派軍士駐防高嶽、慕容紹宗新得之地。

就在三路大軍南下的同時,周邊局勢也有了變化。

首先是高句麗,公元531年,即高歡信都建義的同年,高句麗君主,在位12年的安藏王高興安被刺殺,由於高興安無子,王位被其弟高寶延繼承,是為安原王,遣使向洛陽朝貢,於532年得到元善見的冊封。

高寶延以小宗即位,為安撫各方勢力,立三位王後,三位王後各有派系,其中一位無子,另外兩大派系為了王位繼承權展開爭奪,哪怕高寶延在長子高平成出世後即定為太子,卻也不能緩解這一矛盾。

高句麗自此結束了由好太王高談德以來,一百余年欣欣向榮的進取時期,陷入內鬥,實際開始走向衰落。

三年前,即公元545年,高寶延身死,兩大派系為爭奪王位險先兵戎相見,最終太子高平成的支持者奪取兵權,才能上位,是為陽原王,時年八歲。

但權力的爭奪並未隨著陽原王上位而終結,爭奪王位的失敗者們痛定思痛,開始建立軍隊,對自己的領地進行實際控制,高句麗國內部實質陷入分裂局面。

高澄使者抵達平壤後,先是為高平成冊封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寧東將軍、高麗王。

之所以是高麗王,而非高句麗王,是因為公元5世紀後期以來,高句麗改稱自己為高麗。

使者全盤遵照高澄的交代,以外部沖突掩蓋內部矛盾的說法,慫恿高句麗出兵攻滅新羅、百濟,全據朝鮮半島。

為表誠意,同時將北齊南征計劃盡數告知,陽原王初始不信,但隨著高澄發布南征詔書、討梁檄文,這才深信不疑,沒有了北齊偷襲的後顧之憂,於是高句麗真的派兵南下,試圖攻滅新羅、百濟,結束朝鮮半島三國鼎立的局面。

與此同時,高句麗南征之際,高澄派出的另兩路使者也由海路抵達朝鮮半島南部,以唇亡齒寒為例,促成新羅、百濟的聯合,兩方雖各懷鬼胎,但面臨高句麗的軍事壓力,也能齊心抵禦。

至於東北另外兩股勢力,考慮到庫莫奚人自北魏時期,便屢屢朝貢,高澄篡國後,也遣使入朝,請求貿易,高澄於是派遣使者冊封辱紇主部落首領為奚王,開放幽、遼二州邊境,與其貿易。

奚王面向洛陽,再三叩謝,在高澄攪亂朝鮮半島風雲,誘發南北大戰,高句麗無暇分身的情況下,庫莫奚人更不可能威脅到北齊在遼西的統治。

至於尚未步入部落聯盟的契丹八部,高澄的使者堪稱戰爭瘟疫,每到一部,總要以辱紇主部首領受封奚王為例,刺激契丹八部首領,挑撥他們的舊怨,使他們專注於內耗。

可契丹未能結成部落聯盟,如庫莫奚人一般決出聯盟領袖,就在於契丹八部實力相當,故而雖然在高澄派出的使者挑撥下,彼此打得昏天黑地,但短期內依舊沒有任何部落具備超然於其余七部的實力。

在契丹內亂爆發後,北齊在庫莫奚族的使者又按照高澄此前交代,慫恿奚王趁機劫掠契丹,深化兩方之間的矛盾。

高澄在東北地區的策略屬實缺德帶冒煙,但效果確實顯著,高句麗南征,由於國內矛盾,無法全力以赴,有那群王位爭奪失敗者們拖後腿,深陷朝鮮半島南北戰爭的泥潭不能自拔。

而契丹內部交兵,庫莫奚人隔岸觀火,伺機火中取粟子。

即使高澄大軍南下,遼、幽二州亦無邊境烽火。

相比於東北方向的吵鬧卻又安寧,關隴地區卻在安寧中蘊藏戰爭的黑雲。

宇文泰僅僅得知所謂‘索虜何德主天下,北傖焉能配貴女’的說法,就猜測出高澄即將對南梁用兵,而且是一場大戰,否則不會在戰前掀起一場輿論攻勢,只能說畢竟是老對手了。

於是他立即將修築防禦工事為名,將主力部隊偽裝成被征集的民夫,往漢中集結,試圖迷惑高澄,趁其不備,襲取關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