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駐梁齊軍(第2/3頁)

當初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飲馬長江,沿途燒殺搶掠,使得北方軍隊在江南人眼中,名聲臭得很。

故而高澄在與蕭綸、蕭繹交接城防前,特意再次宣讀軍紀,禁止將士劫掠。

眼見齊兵入城後秋毫無犯,倒有不少膽大的建康百姓擁擠在道旁,爭相觀望北齊天子。

只不過這北齊天子謹慎得很,坐在車廂裏,沒人望得見他的真面目。

皇太子蕭大器迎親高澄入宮,高澄卻不往台城,非讓蕭綱出城相見。

蕭綱無奈,只得與高澄在台城宮門前相會。

兩人一番客套寒暄後,高澄第一句話就打消了蕭綱心中最大的顧慮:

“小婿此來,只為調停江南戰事,無意鳩占鵲巢,此會過後,我當退出建康,還請翁丈組織軍隊,接手城防。”

還不等蕭綱高興,高澄又道:

“為防止叛軍背諾,我將駐軍於石頭城、白下城、江乘城,為翁丈拱衛建康,軍士既是為翁丈效力,自當由翁丈供給糧餉。

“此番大軍南下,勞師遠征,朝野多有非議,小婿不圖荊南,只為得京口一地,以堵塞江北悠悠之口。”

高澄所謂駐梁齊軍的提議雖然離譜,但形勢比人強,半點不由人,蕭綱一一應允。

兩人再度就駐軍數量進行磋商,高澄張口就要在石頭、白下、江乘三城之中,各駐軍萬人,又在京口屯紮兩萬將士,要在建康周邊擺下五萬大軍。

蕭綱當然不同意,一番討價還價,最終高澄在三城各駐軍步卒五千人,又在京口留下一萬五千人,共計三萬大軍,三萬將士的糧餉皆由南梁提供。

與此同時,蕭綱答應縮減江東水師規模,江東水師不得越過京口以東,不追究蕭綸、蕭繹罪責,南梁向齊稱臣,下詔命陳霸先回師等等一系列苛刻條件。

但對於高澄所言,要他貼補北齊此番出兵的耗用,蕭綱表示自己有心無力,此前守衛台城,已經大開國庫,賞賜將士,哪還有余財給小高王。

不過蕭綱也是好運氣,有高澄這麽一個熱心的好女婿,他向蕭綱提出建義,此前建康城中有許多朝臣依附蕭綸、蕭繹,二王可以不追究,但必須殺雞儆猴,正可將那些人抄家來貼補北齊出兵的虧空。

並表示若蕭綱下不去手,他可以為之代勞,打士家大族的土豪,沒有人比他小高王更有經驗。

蕭綱趕緊自己把事情攬過來,若是讓高澄代勞,誰知道他會以此為名,將打擊面擴展到什麽範圍。

也不知道隨行的北齊戶部官員是如何計算,總之是為高澄南下開出了三十萬匹布絹的軍費支出。

當然,小高王也體恤自己老丈人一時拿不出這麽多,放寬了支付條件,第一批支付布絹十萬匹,其余二十萬匹分四年支付,每年運送五萬匹布絹渡江。

答應下高澄這些條件,蕭綱稱得上是量江東之物力,結高澄之歡心。

兩國君主在擬好的和議書上蓋下印璽,蕭綱自覺地一陣恍惚,是被太子蕭大器攙扶著,才得以站穩。

無論如何,江山社稷到底是保下來了。

當天,蕭綱下詔,赦免邵陵王蕭綸、湘東王蕭繹,讓二人各歸屬地,又下詔命陳霸先立即退回嶺南,否則以叛逆論處。

同時高澄也在建康發聲,如今江南戰火終於停歇,若陳霸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執意打破得來不易的和平,繼續挑起戰事,齊軍亦將為梁主平叛。

當夜,齊軍陸續撤出建康,高澄分兵一萬五千人,分別駐守建康城西北的石頭城、北方的白下城以及東北方的江乘城,自己則領大軍移師京口。

翌日即組織京口民眾遷往江北,又相同數量的江北之民南下,而駐軍家眷,亦將由洛陽遷往淮南揚州。

高澄免去段韶合州刺史一職,命為京口鎮將,總領三萬駐梁齊軍。

合州刺史一職將由厙狄幹接任,而壽州刺史將轉為文職。

再說蕭綸、蕭繹,二人得到赦免詔書,欣然班師,而建康城中,被蕭衍恩養了近五十年的公卿大族們則遭了罪。

由於高澄催要第一筆十萬匹布絹,同時也為了報復他們投奔叛軍,建康城中,士族哀嚎遍野,蕭綱一連抄了十余家,所得財物遠超高澄索要的第一筆十萬匹布絹,也讓蕭綱的國庫得以緩過勁來。

蕭綱如約在第二日將十萬匹布送往京口,高澄可不管這些布絹上沾染了多少血腥,站錯了隊本就該付錯代價,更何況人又不是他殺的。

再說陳霸先,得到蕭綱勒令退兵的詔書,以及高澄的威脅,正為難著。

而南梁與北齊的和議內容也傳到了軍中,將領們紛紛鄙夷建康朝廷對北齊卑躬屈膝,吵鬧著要擁立武陵王(蕭紀)為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