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翰林院布局

崇禎皇帝很忙,自崇禎三年悄然而至,宣府鎮通敵案明確,袁案定下調子,以三年為期限的暫穩期,圍繞這一政治核心的相應謀劃,就要逐一落實了。

嘴上說著不要勤政克己,但身體卻很現實,對大明天子這個職業,崇禎皇帝頗有趨之若蟻之意。

“韓卿……都察院這邊,空缺的位置不少。”

崇禎皇帝站在文華殿前,負手而立,看著忙碌的宦官,皺眉道:“你這個右都禦史,要切實履行好職責,為朕薦才,為國朝薦才,將一批正直、有責任心的官員,簡拔到合適的位置才是。”

在後垂手而立的韓繼思,眉宇間帶著幾分憂色,顯然是受中旨頒布的內閣名單,在國朝引起的震動影響,這心裏生出隱憂。

沒有經過廷臣會推,天子就定下內閣大臣,哪怕受當前朝局的影響,不會有大臣冒著罷免的風險,上奏疏彈劾或規諫,但是之後呢?

“陛下,此事臣會與都察院的幾位同僚……”收斂心神的韓繼思,沖崇禎皇帝拱手作揖道。

“商討可以,不過意見要以你為主。”

崇禎皇帝轉過身,拉起韓繼思說道:“尤其是右都禦史,左副都禦史這類要職,要慎重的思量。

倘若在朝的沒有合適人選,就在地方進行篩選,都察院要切實履行好監察職責,別再像先前那般,只盯著些許小事不放,卻無視別的根節。

宣府鎮出現通敵案這等驚世駭俗之事,難道韓卿還沒明白嗎?眼下國朝的吏治,已然是非常堪憂的了。”

科道這一重要體系,崇禎皇帝要避免一派獨大,所以暫穩期的這三年,他要做的就是摻沙子,不叫東林黨一家獨大,或者其他派系獨大。

從某種意義上去說,大明是大多數文盲的封建王朝,能修習聖賢書,參加科舉的群體,攏共就那麽多。

所以不管是在朝為官,在地方為官,亦或者監生、生員,絕大多數都是出自享受特權的士紳、地主群體。

想要脫產學習,在大明是奢侈的,所謂窮文富武的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

故而單從政治層面來講,就算將東林黨從朝堂上一棍子打死,也不可能說將他們全都給殺了。

沒有理由的濫殺,無疑是在掘斷大明的統治根基,更何況東林黨的根據地,還是在富庶的南方諸省呢?

再者說東林黨這一群體中,也是有務實的官員的,殺的多了,叫他們怎麽樣?秩序不就全亂掉了?

“……”

韓繼思情緒有些激動,天子方才所講之言,那分明是有意提拔自己,出任空缺的左都禦史,若是這樣的話,那都察院所缺班底,就定要盡心去辦,叫天子心裏滿意才行啊。

“韓卿,你下去忙吧。”

見韓繼思意動了,崇禎皇帝開口道:“這都察院裏,像那種無能的庸官,鉆營投機之流,該罷免就罷免,切實履行好自身職責。

尤其是在京畿一帶,派駐到各處的監察禦史,那就更是要這樣了。

像督倉場、總河、漕運等一應要地,要是讓品性不好、能力不足的人,占著位置,那出現問題,該算誰的?”

“陛下放心,臣定會梳理好都察院,為國朝分憂!”

韓繼思聞言,當即拱手表態道。

既然在朝為官了,那誰都想爬上高位,哪怕是韓繼思也不能免俗,這樣自己的政治主張,才能有相應的權柄作為支撐。

就當下的國朝之中,還是有不少能用一用的官員,在經過自己的梳理,崇禎皇帝也謀定了相應的規劃。

治國嘛,搭建官員框架體系最重要,若是連這一基本要求,都不能實現的話,還談什麽治理國朝。

韓贊周從殿外走進之際,見韓繼思離去,神情未變,來到崇禎皇帝跟前,拱手道:“皇爺,王尚書求見。”

“宣!”

回到龍椅處,準備處理朝政的崇禎皇帝,頭也沒擡,直接說道。

韓贊周口中的王尚書,乃當朝吏部尚書王永光,從萬歷朝就開始為官,在天啟朝先後出任過戶部尚書、南京兵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要職,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四朝元老。

身板硬朗的王永光,走進文華殿,見崇禎皇帝伏案忙碌,拱手作揖道:“臣……王永光,拜見陛下!”

“王卿免禮。”

崇禎皇帝處理著朝政,說道:“王卿此番過來,可是有什麽事情?朕也有些事情,想與卿家相商。”

作為國朝的天官,管著大明的官帽子,這是何其重要的位置。

“陛下,臣是來規諫的!”

王永光的聲音響起,叫崇禎皇帝放下朱筆,擡起頭來,瞅著王永光那堅定的目光,心裏不由得暗道。

真是個倔老頭啊。

不用想,肯定是為中旨頒布內閣人選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