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宗學

想叫大明撥亂反正,不再重走先前的老路,就必須要重視教育,培養人才,且不能局限於儒家思想那一套。

新學是這般。

軍校是這般。

宗學是這般。

崇禎皇帝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來支撐起他的構想和謀劃,重建支撐起大明的梁柱,或許要很長時間,但崇禎皇帝有足夠的耐心和精力。

“果真和預想的一樣,京畿衛戍的調整,在朝傳播開來,就會引起風波啊。”崇禎皇帝面露笑意,倚靠在龍椅上,放下手中奏疏,對王承恩說道:“看看朝中這些大臣,蹦跶起來的有多少。

即便是內閣這邊,提出反對的也不少。

可惜在這件事情上,朕不想跟他們浪費口舌,想用兵部來進行掣肘,那他們的主意算是打錯了。”

“還是皇爺英明神武。”

王承恩拱手說道:“知曉外朝那幫文官,一上來會有什麽手段,來阻撓京畿衛戍的調整駐防,所以才從內帑調撥糧餉。

這樣一來的話,軍機處所領的差事,就失去了制約性,只要一應謀劃部署,都能平穩落實的話,那京畿衛戍必然堅若磐石。”

“現在說這些還為時尚早啊。”

崇禎皇帝將奏疏丟到禦案上,站起身來,理了理龍袍,微笑著說道:“等這些謀劃部署都落定了,才能下此定論。

在此期間,內帑所撥糧餉,必須及時跟進到位,切勿出現任何延誤。

尤其是裁撤衛所、整頓各鎮駐防軍等事,敢因為糧餉的拖欠,必然會叫京畿一帶,鬧出嚴重的兵亂的。

這是朕絕不願看到的。”

“奴婢明白。”

王承恩忙作揖應道。

內帑的絕對充沛,內廷有司的整頓厘清,叫現在的崇禎皇帝,有足夠的底氣,去面對文官群體的掣肘。

兵部不做事,那整頓大明軍隊,就玩不轉了?

崇禎皇帝可不這樣看。

有孫祖壽、毛承祿、孔有德這批武將在,針對京城和三大營的調整駐防,崇禎皇帝沒任何可擔心的。

至於薊密永三協衛戍區域,馬世龍、侯世祿、趙率教、尤世威這批總兵官,雖說武職上有升有降,然而在其他方面,崇禎皇帝卻給予照顧和倚重,特別是他們的子嗣,全都招進皇家軍事學院,那忠誠度亦是有保證的。

為調整京畿衛戍駐防,崇禎皇帝忍耐了快一年,各方謀定以後,才蓄勢待發的強勢出擊的。

誰敢阻撓他做這件事情,那就等著遭受打擊吧。

“不過經歷此事,內帑要調撥不少銀子啊。”

崇禎皇帝輕嘆道:“先前積攢的那點壓箱銀子,算是支出半數了吧,倘若這般,都不能叫北直隸徹變,那朕這筆買賣就虧本了。”

等到京畿衛戍的調整全線落實,那北直隸這個基本盤,就算真正掌握在崇禎皇帝的手裏了。

甚至崇禎皇帝都能預想到,半年後的北直隸要地,會迎來怎樣的發展和改變,至少很多事情都將改變。

“皇爺,北地諸藩的事情,明確了。”

王承恩聞言,作揖道:“那批諸藩都心念社稷之憂,想為皇爺分憂,他們的子嗣,時下正分批進京。”

“這倒是個好事情。”

崇禎皇帝笑道:“這麽說起來,朕也要為皇明的族裔子弟,盡快挑選一批老師,叫他們在西山好好進修了。”

王承恩潛在的意思,崇禎皇帝怎會不知,北地諸藩的子嗣進京,就代表著他們的銀子,也將跟著抵京。

有了這批盤剝宗藩的銀子,那內帑又將充盈起來。

不過諸藩的那些子嗣,崇禎皇帝沒想過繼續奉行養豬政策。

“這樣吧,從四衛營先遴選出一批悍卒。”崇禎皇帝想了想,伸手道:“要認死理的那種,先叫他們操練這批皇明的族裔子弟。

一個個自幼錦衣玉食,想來都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沒有個好的體魄,以後怎樣為皇明分憂呢?

告訴那批悍卒,以操練新卒的態度,去操練這批皇明的族裔子弟,誰敢違抗,那就狠狠的教訓。”

王承恩面露躊躇道:“皇爺,這是否有些……”

“有些什麽?苛刻?”

崇禎皇帝淡笑道:“朕就是要苛刻,不然怎樣從他們之中,挑選出一批有用的族裔子弟呢?

以後大明宗藩王爵承襲,朕要乾綱獨斷,不再以出身怎樣,是否受寵來斷,誰在宗學表現優異,誰就承襲該脈的親王爵或郡王爵。

等這批諸藩的子嗣,悉數抵京後,就開始在北方的底層宗室,再篩選出一批子弟,也安排進宗學裏。”

宗學這件事情,崇禎皇帝是要大力去做的,秉承寬進嚴出的政策,能從宗學順利畢業的皇明族裔,那都是具備一定能力的。

等到第一批皇明族裔培養出來,那大明對內外的境遇,必然會發生改變,說不定首批移藩之事,也該推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