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官辦諸廠(2)

周奎心裏苦笑起來,對天子所講這些,他只覺得陣陣頭大,三年時間,就要將匯通票號開遍山西、山東、河南等地,這絕非是件輕松的事情。

“臣等遵旨!”

葉靖江、左國忠、苗胡閎幾人,已拱手作揖道。

匯通票號發展到今天,已不是周奎一人說的算。

像葉靖江這批人,便是經錦衣衛、東廠、內廠多方暗查,通過崇禎皇帝的敲定,才帶著銀子加入匯通票號的。

有能力、有銀子,崇禎皇帝並不介意匯通票號的內部,存在一批民間資本群體。

畢竟發展工商業,離不開票號的金融支撐。

再者言匯通票號這邊,還兼顧培養人才的重擔。

等再過上幾年,崇禎皇帝就要從朝廷層面入手,籌建起大明國有銀行,徹底拿下戶部所轄的該部分職權。

大明財政的厘清和整合,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不是一兩年就能做好,期間必須兼顧到很多層面。

不然選擇貿然出手整改,卻發現最後支撐不起來,那只會讓大明財政徹底崩潰。

這無疑是一場災難。

這並非崇禎皇帝所想看到的結果。

至於公私混合的匯通票號,以後就是皇室私產。

國庫所有歸國庫所有,內帑所有歸內帑所有,二者必須要區分好。

“籌建各地的官辦諸廠,這條路在大明先前沒有過先例。”

崇禎皇帝看向章謹忠他們,神情嚴肅道:“現在也就天津和直隸少數府縣,在天津知州陳延生、直隸巡撫盧象升的先後摸索下,籌建起一批官辦諸廠,所取得的成效還算不錯。

不過那批官辦諸廠,是官府百分百控制著的。

你們所籌建的官辦諸廠,性質跟他們多少還不一樣,應當算作合資建廠。

川海總會作為皇店演變發展起來的,那代表的就是朕,就是內廷,所以你們肩上的擔子很重。

皇莊所籌辦起來的諸廠,是不可能轉隸到川海總會名下的,因此你們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包括其中的份額怎樣明確,此後的發展規劃怎樣,如何壯大產業鏈,都必須要逐一的明確下來,不要給朕建一批爛廠出現。”

當初崇禎皇帝籌建內帑經濟體,想不斷提升生產力,漸漸的就發現一個問題,過於單一的模式,不能有效的整體提升生產力。

唯有叫更多群體參與進來,才能讓大明的生產力,穩步向前的發展,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產業鏈。

相較於英吉利這幫歐羅巴各國,所走的血腥擴張路線,其實大明有著很多優勢的。

首先治下所控疆域遼闊,其次有健全的統治體制,再者土地兼並很嚴重,導致治下有大批破產群體。

恰恰是最後一條,堅定了崇禎皇帝要走這條路。

大明處在小冰河時期下,就會導致很多百姓失去土地,如果說奉行原來的老路,那必然是各種麻煩和矛盾。

可如果說走原始工業化進程,只要逐步調整政策和框架,就能叫這些轉化成優勢,逆向推動大明的自我革新。

這不是一條簡單就能實現的大道,可這卻是擺在崇禎皇帝面前,唯一能走得通,走的下去的大道。

“陛下,臣有一個疑問。”

章謹忠上前作揖道:“合資建廠這一概念,臣是明白的,但是臣想了解一點,涉及專項技術售賣,該如何明確?

是僅限於川海總會合作的皇商,還是所有商賈了解此項,都能參與進來?

還有,要籌建起的這批官辦諸廠,初期發展所需的產業工人,該如何解決?”

“陛下,臣也有疑問。”

呂庸葆緊隨其後道:“在地方上所籌建的官辦諸廠,是直歸川海總會管轄,還是地方官府亦有管轄權?

如果說官辦諸廠的發展,跟地方官府形成沖突,該如何進行解決?”

“不錯,能講出問題,就代表你們真的思考了。”

崇禎皇帝微笑著說道:“首先川海總會所轄的官辦諸廠,是直接控轄的衙署,地方官府無權進行管轄。

到時川海總會要開設各地分會,下轄各產業分會,形成明確的逐級監管和管控,這是關鍵所在。

那些皇商的存在,就是協助你們發展,同時起到前期減壓的作用,以後若是發展的不錯,可以篩選一批新的商賈進來。”

在崇禎皇帝的眼裏,川海總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大明國有產業的總辦衙署。

以後在逐步發展起來後,會逐步的拆解獨立,成為一個個獨立的群體,到時統歸於某一專設機構管轄。

像章謹忠、呂庸葆、嶽慶章、盛應武這些人,若是真的有能力的話,能經受住金錢的誘惑,沒有被腐化墮落,那都會變成大明官員群體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