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遼東軍改(2)

王在晉、黃立極、傅宗龍、楊文嶽、丁啟睿、楊嗣昌、瞿式耜、陳新甲等軍機大臣、軍機參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天子所說之言,心裏都生出各異的想法。

這就是天子先前想說的?

王在晉心生感慨,回想起數日前得天子召見,讓自己以軍機處的名義,特擢一批遼將趕赴福建、廣東、琉球鎮等地,一些想不通的事情,此刻算全都明白了。

提防歐羅巴各國的海上威脅,是一方面。

想以此調走一批遼將,繼而整頓遼地邊軍,是一方面。

“就當前遼地所處的局勢,國朝整頓拱衛遼地的諸軍,其實是有好處的。”王在晉收斂心神,走上前作揖道。

“受過去遼地混亂的影響,為確保遼前的安穩,朝廷調遣很多軍隊扼守各處,盡管確保遼前的安穩,但也導致拱衛遼地的諸軍混亂、建制不一,繼而存在很多隱患和問題。

倘若國朝能有效整頓遼地邊軍,明確各軍建制,這不管今後調撥糧餉、各類軍需等,亦或調遣各軍參戰,都是有著好處的。

特別是對建虜八旗展開攻勢,隨著那李自成所領遼東義軍,在遼南諸衛掀起的戰事,不難看出建虜八旗外強中幹的本質。

如果國朝能夠統籌好遼東各方勢力,甚至通過劉興祚所領東江軍,要求朝鮮出兵襲擾建虜八旗,那今後是能通過一場場戰事,逐步收復被建虜竊據的遼疆,甚至將李自成所部進行收編。”

“王卿所講的這些,也是朕一直在想的。”

崇禎皇帝伸手贊許道:“打鐵還需自身硬,現在遼地有當前的局勢,可謂是非常的來之不易。

國朝要珍惜這樣的機會。

想收復被建虜竊據的遼疆,那必須有明確規模的軍隊才行,倘若連拱衛遼地的各軍建制,朝廷都不能掌握清楚,那怎樣對建虜八旗展開攻勢?如何鎮壓建虜叛亂?”

遼東這塊資源豐富的黑土地,崇禎皇帝肯定要全面收復回來,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畢竟大明今後的重工業區,哪怕是最原始、最簡陋的那種形式,崇禎皇帝也要逐步的籌建起來。

發展是需要周期性的。

倘若連最基礎的路都沒有走穩,就想著怎樣快步前行,甚至是奔跑的話,那遲早是要跌大跟頭的。

不過收編李自成所部,崇禎皇帝卻沒有想過此事,甚至包括建虜八旗在內,崇禎皇帝都沒有想徹底剿滅。

為什麽?

拿他們當先驅啊!

將李自成所部和後黃台吉時期的建虜八旗,都緊密捆綁在大明這架戰車上,讓他們通過戰爭探索,不斷橫掃草原各部,拿著戰場上的繳獲,和大明展開軍火貿易,從而鞭策著他們一路向西探索!

大明對外擴張的路線,一個是走陸路,一個是走海路,通過驅使不同的群體,來幫著大明促成原始積累,逐步發展本土工業化,只要蒸汽機後續能順利研制出來,鋪設大批的鐵路幹線,那這盤棋才算真的盤活了。

當然像這樣宏偉的戰略構想,是需要數十年的籌謀和沉澱,每一步路都不能走錯,才有可能實現的,這些構想崇禎皇帝現在不會提及。

黃立極、傅宗龍、楊文嶽、丁啟睿,楊嗣昌等軍機大臣,就崇禎皇帝所提到的這些,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

讓崇禎皇帝覺得欣慰的,是軍機處上下對整頓遼地諸軍,進行他所構想的遼地軍改,是沒有異議的,是支持的。

畢竟遼東局勢的逆轉,從過去那種被動境遇,到現在形成主動趨勢,是崇禎皇帝提出泛遼東戰略後,才逐步的改變的。

這也使得王在晉、黃立極他們,是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公然去和天子唱反調的,這對他們而言沒任何好處。

崇禎皇帝收斂心神,環視殿內群臣,“鑒於遼東的特殊局面,朕打算在遼東暫定3個軍,分別是武烈軍、鎮遼軍,新增一部為平虜軍,所授職官為總兵官。

各軍下設3個鎮,所授職官為副總兵官,各鎮轄12000余眾。

各鎮下設2個協,所授職官為參將,各協轄6000余眾。

各協下設2個標,所授職官為遊擊將軍,各標轄3000余眾。

各標下設3個營,所授職官為千總,各營轄1000余眾。

朕言明的這些建制,僅僅是常設的基礎建制,牽扯到參謀、軍醫、斥候、後勤等各類特殊兵種,都會有著相應的增幅。

軍機處所要做的事情,即參考朕所擬定的那些章程,盡快完善這些軍隊建制,並趕赴至遼地,會同遼東督師府一起,將各軍整頓做好。”

殿內安靜極了。

王在晉、黃立極、傅宗龍、楊文嶽、丁啟睿、楊嗣昌他們,知曉崇禎皇帝想要通過整頓遼地各軍,繼而讓朝廷增強在遼地的掌控,可是言明的這些整頓措施,卻區別於大明現有的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