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三賢者系統(第3/4頁)

羅素有些無奈的說道:“你在外面看到的那些神像……其實很大一部分,就是人類用來尊崇三賢者……或者說,‘三神’而建的。

“你還記得我剛剛的回禮吧?”

“……對,你點了他們的三枚鏡片之一。”

翠雀恍然:“所以,那三枚鏡片就意味著……真善美嗎?”

“是的,最大的那枚鏡片是窺靈目鏡,象征著‘真理’、也即是‘第三目’。用那個目鏡,可以窺視或者感知一個人的情緒、也可以檢測靈能等級。我在他們面前做出那個禮儀,意思是‘請真理注視我’,意味著我坦然的承諾我所說的話都是事實。而在我的手接觸到他們的窺靈目鏡時,他們也能感受到我的真誠與坦蕩。

“你不知道這個禮節,所以你的接觸只會讓他們意識到你的迷茫和疑惑。這並不禮貌。”

羅素叮囑道:“你也不要對其他人劃五芒星……那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祝福。正常人交流的時候,只要雙手合十就可以了。那意味著‘以均衡的善與美祝福你’——真理是對自己的約束,善與美才是對他人的祝福。”

“……聽起來好復雜。”

翠雀有些迷茫:“這是一種信仰嗎?那為什麽他們和賽博教會能夠融洽的在一起……”

羅素思索了一下,認真的解釋道:“不,這其實不是信仰……倒是更接近一種民俗。或者說,這種民俗與賽博教會是不沖突的。你可以理解為……只有在崇光島,賽博教會所崇拜的‘神’才會以‘三神’的姿態存在。

“因為三神並沒有實際意義上的實體與形象、也對人類沒有任何約束,並且也沒有真正的宗教綱領與教職人員……這種崇拜完全是自發行為,沒有官方的支持。

“所以人們就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他們捕風捉影間聽說的只言片語的‘古代神話’,來為三神建造神像。所以幾乎每個神像都不一樣。而崇光島也的確有修建神像的自由——任何人都可以建造神像。”

“——這種行為本身很是愚鈍,充滿了自以為是。因為那些人自身渴望他人的關注與尊重,所以他們推己及人、就認為我們也需要維持自身的存在。”

“美神”用平常對話的語氣接道:“我們其實並不需要人類的崇拜,這沒有意義。並且這種行為是反智、迷信、愚昧的。首賢者——即你們所說的‘真神’,也因此展開過禁止此項行為的議案,並投了贊成票。

“但善神認為,信仰本身可以令人類獲得平靜與安撫。他們所祭拜的表面上是‘神像’,但實際上是他們自己、更是他們心中的神像。這種行為並不會影響到多數人的利益,並且在我們的監管之下也不會產生新的食利階級,所以他投了反對票。

“而我認為,這種祭拜本身是愚鈍的,但長久以來所形成的‘習慣’會約束人們的行為、‘傳統’則會讓這些上時代遺民產生一種能夠群體共鳴的新文化。總體來說,這是一種有秩序的、稱得上美的行為。所以我也投了反對。”

翠雀瞪大了眼睛。

美神說話的腔調與語氣,一下子就變得正常起來了!

“……剛才那個……是在欺負人嗎?”

“因為美神有點生氣吧。”

羅素笑眯眯的說道:“因為你當著她的面,說她壞話。”

“並非如此。”

美神嚴肅的解釋道:“生氣,即所謂的‘憤怒’是一種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行為。這種行為的根源,在於當人類受到傷害、或遭遇挑釁時應激的分泌腎上腺素,通過這種手段來維持自身個體的生命存續、或維持自身基因在種群基因庫內的存續。它是一種傳承自遠古基因的本能反應,因此在面臨現代的復雜局面時、憤怒並不存在意義。

“我使用更復雜的句式,一方面是通過這種手段來對這位女士進行測試與考量來判斷她的發言是否經過了獨到的思考,因而具有學習的價值;另一方面則是強迫這位女士的大腦分析我所說的話,來使她的注意力集中於我的話上,由此停止思維的發散。因為大多數情況下,發散思維所帶來的思考都不過是無邏輯的狂想。

“比起指責與訓斥,通過這種手段來調動對方的思考能力、她自然就會意識到自己之前所說的話邏輯並不完善。但我也不會在所有人面前使用這種手段。

“因為我是通過對她行為邏輯與其身份職能的分析學習,來判斷她的確有理解這一事實的邏輯思考能力。若是在缺失這項能力的人面前,我就會采用其他的話來進行更高效的答復;我會在此時出現,也是因為我判斷她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需要我來進行完善而全面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