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學習

柳賀在家中已經讀完了《論語》二十篇,柳信所藏的幾本《論語》注解也被他認真讀過幾遍,畢竟他在家除了看書也沒別的事可做,這些書的內容雖然無聊,可真投入進去的話,反而讓柳賀有種充實感。

《為政》篇講述的是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

柳賀取了一張竹紙,研好墨,神情專注,整個人的氣質瞬間沉靜了下來。

學堂內,孫夫子的考校引來了一片哀嚎聲,更有人交頭接耳,互相詢問著某句的下一句是什麽,當然,學堂內也有將課業完成得比較好的學童,這些人的神態自是又不同。

柳賀不管四周,將《為政》第一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到最後一句“見義不為,無勇也”一句不落地寫了下來,和前世做練習時字跡隨意不同,這一世不管寫什麽,柳賀都抱著練字的心態去寫,如此速度雖然慢了些,他卻能夠看出自己字跡的進步。

因而,孫夫子限定的時長已經過去了大半,堂中還未交的只剩柳賀和另外一名九歲的學童。

其他學童看向柳賀的目光已經古怪了起來。

“這柳賀當真是秀才公的兒子?”

“沒聽夫子說嗎?他到現在才讀了《論語》和《大學》,《孟子》都未曾讀。”

“莫非夫子考校的《論語》他也未熟讀?”

否則很難解釋柳賀過了這許久都未曾交出文章。

不僅是堂中其他學童這般認為,孫夫子面色也有些不太好看,若是柳賀不曾學《論語》,那也只是他學業不精罷了,可若是柳賀欺哄於他,那就是品德的問題,於讀書人來說,那是大忌。

好在柳賀沒讓孫夫子繼續等,他去交文章的時候,孫夫子已經將其他人考校完畢了,此刻正攤開竹紙,只見《為政》篇24章一字不漏,字體雖稱不上華麗秀美,可一字一句都不見潦草。

孫夫子的眉頭稍稍舒展了些,他接下來問柳賀:“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何解?”

“以德引民,以禮化人,民眾方有廉恥之心,且能糾其不端。”

孫夫子所問的這一句,其實是《為政》篇中的一個對比句,上一句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兩句聯系起來更好理解,意思是,用政令和法律來整頓百姓,百姓只想著免除刑罰,卻不會有廉恥之心,而用道德和禮儀來引導百姓,百姓有了廉恥之心,才會主動糾正自己的錯誤。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何意?”

孫夫子又問了柳賀兩句,柳賀語速雖不快,卻能將文章意思解釋得透徹,其中還涉及《論語》其他篇章的文句,柳賀能夠觸類旁通,以一推二,在態度上可謂十分認真。

柳賀拿了默寫的文章去,又拿了文章回,孫夫子的戒尺沒能在他身上派上用場,在通濟社學的一眾學童中,這已是一件相當令人矚目的事了,柳賀回到座位之後,他身邊一個身形發圓的學童靠過來:“柳賀,我是紀文選,你舅公住在我家後門,你記得我不?”

柳賀當然早就忘光了,不過紀文選也不介意,他家是紀家村的富戶,他本人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學渣,今日挨孫夫子戒尺的學童中就有他一個。

紀文選主要是來和柳賀攀交情的,以便柳賀在夫子今後的考校中給他行個方便。

柳賀點點頭,他在學堂裏沒有熟人,正需要紀文選給他指點指點,下午的課業結束後,柳賀聽著紀文選一路念念叨叨,說孫夫子授課的習慣,說通濟社學近幾年的考評成績,在丹徒縣內並不出眾,丹徒縣作為鎮江府下轄三縣之一,科舉成績上往往稍遜金壇、丹陽二縣一籌,在南直地界,鎮江府也難與蘇松二府相較。

總而言之一個字:難!

大明朝的社學上到下午5

點,也即酉時,春末夏初的時節,回家的路上天還亮著,不過鎮江多丘陵,回家這一路上上下下,加上沿途有雨,柳賀的鞋已經濕了。

到家時,紀娘子已是將飯菜做好,柳賀上了一天學,肚子早已餓了,他把桌上飯菜掃了大半,紀娘子忙說:“慢些吃,鍋裏還有。”

柳賀一方面是上學費神,另一方面也因為他正在長個子,飯菜裏油水少一些,扛不住餓,他也不挑,但是量還是要吃足了。

紀娘子和柳賀說,她又多接了一份活計。

“娘,等兒子練好字,就去接份抄書的活做一做。”

紀娘子雖說有柳賀這個十三歲的兒子,可她今年也只有三十歲罷了,和柳賀上輩子的年紀差不多,柳賀骨子裏畢竟還是成年人,讓紀娘子辛苦養自己這事他實在做不到,不過讀書科考注定了他很難在別的事情上分神,只能找些抄書的活兒先幹一幹。

“我兒不必費神,有這份心為娘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