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讀書之路

孫夫子為柳賀列了一個專門的讀書清單,其中當然以四書五經為主,卻不僅僅是四書五經,孫夫子自己雖然一副老學究樣,卻沒有興趣把柳賀培養成老學究,反倒希望他既能讀萬卷書,也能行萬裏路。

正如孔子所言,何為士?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

“多謝夫子。”

這一刻,柳賀是真的被孫夫子折服了。

孫夫子雖然舉業為成,只能拘於村中當一塾師,可他能安貧樂道,培養學童,算是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身為讀書人的職責。

在通濟社學,柳賀並未受孫夫子太多偏愛,因為孫夫子對所有學童都一視同仁,只以學業分高下,但孫夫子卻憐惜他們母子二人生活艱難,看到柳賀有讀書的天賦,實在不忍看他求學無門,以致天賦被埋沒。

對於鎮江府城的讀書人來說,報考丁氏、茅氏二族社學並非什麽秘密,可對於身處鄉間的柳賀來說,去何處求學幾乎是他面臨的頭等大事。

況且他還指點了柳賀該讀什麽書。

在社學這幾月,柳賀讀書幾乎都靠自己摸索,主要還是他爹留下的藏書,可柳賀的看是不帶任何目的性的,究竟哪一冊更重,是看過便忘還是將書中所寫記在心中,他幾乎是沒有任何頭緒的。

……

中秋過後,柳賀開始閉門讀書。

他把孫夫子的建議和紀娘子提了,紀娘子雖不舍柳賀離家求學,可既然柳賀願意上進,紀娘子自然也不會阻攔,她畢竟也是秀才娘子,柳信在世時也曾外出遊學過一段時間。

柳賀其實想過讓他娘和他一起住到府城去,但據他打聽到的消息,丁氏和茅氏族學招收的其他弟子都是安排住宿的,他娘如果一起去了,倒不如一直留在村中,好歹有左鄰右舍互相幫襯著。

柳賀想了想,到時候只能請三叔以及裏長族老他們照顧一二了,如果他真能通過兩家族學的招考的話,希望那邊給假能夠稍多一些,讓他能夠經常回家看看。

柳賀讀書依舊由四書開始,孫夫子借了他一本四書的點評,乃是他年輕時習四書的經驗之談,柳賀手中也有各種四書講評若幹,他每讀一冊,便會將自己心中所想與講評內容進行比對,如此一來,他印象更深不說,各書中一致與不一致的觀點也能被他一一吸收。

四書之外,柳賀每日會看一部分五經的內容,在明代科舉考試中,頭場考四書三道,經四道,一共七道題,考生四書必學,五經只需擇其中一經為本經即可,相比四書,五經要駁雜得多,明初時規定了五經中各經應考的版本,如《詩》主《朱子集傳》,《易》主程朱,《書》主蔡氏及古注疏,《春秋》主左氏公羊等等等,永樂中卻又規定,一切以《四書五經大全》與《性理大全》為準,像柳賀啃下四書或許不難,可想把五經都吃透難度卻是極大。

他也並非會為難自己的那類人。

但讀書時,柳賀並不抱著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念頭,這樣至少能減輕一點痛苦。

從上輩子開始,柳賀就一直把讀書當成一件樂事,何況他眼下也無別的選擇。

讀書是苦,可在這大明朝,讀書的苦卻是最不值一提的苦,若是能考中一點功名,哪怕只是秀才,都能免除差役,若是中舉當了官,更能夠惠及子孫。眼下距離大明滅亡只剩不到一百年,大明末年那場席卷了整個北方的大旱,百姓餓到連樹皮都啃不到,大地主圈並田地,百姓流離失所淪為流民,而自己有飯吃,有衣穿,還能讀書。

在這幾月間,每日天剛亮柳賀就爬起來,先燒一鍋熱水,摻井水洗幹凈臉,這樣有助於提神醒腦,讓自己不要犯困。

天氣越來越涼,晨起已經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柳賀每日的目標是固定的,若是一

日目標未完成,就不得不堆到第二日,反而會影響第二天的效率。

若是柳賀醒得比紀娘子早,他便會丟一把米在鍋中煮著,再蒸上幾個包子,身子暖了再讀書。

只是氣溫一冷,久坐就容易手腳冰涼,寫字時手發僵,字也容易寫歪。

柳賀不由懷念起了前世的空調地暖暖風機,好在他家裏還有個湯婆子,在裏面裝些熱水,冷的時候能暖暖手腳。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鍛煉身體,他所在的鎮江府好歹在長江以南,在整個大明朝都屬於風水寶地,眼下正值小冰河期,寒冬氣溫著實冷得人發抖,大明朝每一科的會試都在二月舉行,不誇張地說,身體弱的考生在會試中丟了命的都不在少數。

柳賀寫字往往選溫度最高的下午,他曬會太陽再進屋,雙手才能舒展。

柳賀鋪開紙,將今日所學不解之處記下。

他習四書五經及其他文章時,先讀一遍,再記一遍,若是有不解,則對照同類型的書去尋找答案,再不解,則將疑問記下,第二日再去看,還有不解最後求問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