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讀書之路(第2/2頁)

柳賀當然不會一道兩道疑問就去找孫夫子解答,他一般會把自己的疑點攢下來,攢夠了一定的數目再去問。

其實附近村中,包括丹徒縣城中也有科名比孫夫子更高、更為飽學之士,和柳家結過親的楚賢就是其中一位,柳賀卻不可能去向楚賢請教學問。

今日柳賀學了《史記》、《漢書》及《通鑒綱目》,他還有一套孫夫子贈予的《十三經注疏》,是閩中李元陽的版本,可以說是儒學經典大全,其中涵蓋了五經的全部,除《詩》、《書》、《易》外,有“三禮”《禮記》、《周禮》、《儀禮》以及左氏、公羊、谷梁“春秋三專”,其內容可以說是浩繁。

孫夫子送他書時和他說過,柳賀的基礎本就比不過那些家學淵源的儒童,須得用心再用心,若是他肯下苦功,後發先至也未必不可能。

所以孫夫子列書單時一點沒把柳賀當外人,洋洋灑灑列了一大堆,就連蘇韓文章也放在其中,要求柳賀認真研讀,向蘇韓看齊。

柳賀:“……”

他能和蘇韓文章看齊的話,未來的語文課本上必將有他的一席之地。

總而言之,柳賀每日的學習壓力很大,雖不用每日早起趕往社學,可細細算起來的話,他平時上學路上的時間都用來讀書了。

柳賀只能感慨,幸虧他有不錯的記憶力,熟悉了四書之後,對其他古書的理解也不算難事,家中的書被他讀了大半,即便是未讀的那些,他也將大概目錄記下,若是其他書中有與之相關的內容,柳賀便將那本未讀之書取來再讀。

他雖未再每日寫時文,可日復一日讀書,他胸中的墨水已不是之前可比。

換句話說,柳賀不需要再用之乎者也湊字數了,他有東西可寫了。

柳賀在家讀書時,紀文選找過他兩回,知曉了柳賀要去城中附學之事:“柳賀,你怎麽也去了城裏?自你不去社學,我每日渾渾噩噩,書都讀不進去了。”

柳賀默默看他:“你哪一日讀得進去了?”

“……我是真舍不得你,不要浪費了我一番好心。”紀文選上門時還提了些幹果蜜餞,他家中不缺這些,在社學時柳賀就常見他吃,“你來社學時,我就清楚你待不長,誰知你竟一年也未待滿。”

紀文選是真覺得柳賀人不錯,雖然柳賀自己忙著讀書,和他一起玩的時間並不多。

“那你呢?”柳賀問他,“你後年便滿十五了,還繼續讀書嗎?”

“不讀了不讀了,你也清楚,我並非讀書的料子,等社學期限滿了,我便去幫我爹的忙。”

“那樣也好。”

“我爹說了,若是你讀書缺錢,他可以借

你一些,他年輕時受過你外祖父的照顧。”

紀文選主要是和柳賀嘮嘮家常,偶爾還會帶一兩本書給柳賀,他雖不愛讀書,可家裏不缺錢,紀父也舍得給他買書,若是什麽書柳賀這邊缺了,他家中有的話,他就會給柳賀帶過來。

他來一趟還能幫柳賀把疑問帶給孫夫子,又帶著孫夫子的解答過來,這樣省去了柳賀來回奔波的時間。

……

柳賀頭懸梁錐刺股學了數月,感覺自己已經到了做夢都在吟誦文章的境界,慢慢地,春節臨近了,天氣卻一日冷過一日,柳賀自己不太出門,他卻聽在外行船的三叔說,這幾年天氣冷得古怪,就連長江上都結冰了。

這顯然是受小冰河期的影響。

有幾日柳賀連在院子裏鍛煉都停了,只在屋子裏轉來轉去,趁紀娘子不注意他甚至跳了一段《本草綱目》。

沒辦法,出去一趟就凍耳朵,柳賀上輩子沒長過凍瘡,剛穿到大明朝的第一年耳朵就有了。

柳賀也在這時候收到了孫夫子寫給他的信,依舊由紀文選轉交。

通過這封信的內容,柳賀決定了自己報考哪家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