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再見同窗

柳賀沒有想到自己的婚事也會被先生們操心,心裏難免有些尷尬。

他臉皮雖然漸漸磨練了出來,但私下裏偶爾也會露出十八歲小男生的一面,比如……感情問題上。

不過先生們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他父親過世,家中只有紀娘子一人操持的緣故。

丁顯告訴柳賀:“這事並非我與華中兄安排的,而是老先生牽的線。”

丁顯口中的老先生乃是丁瓚之子丁可,是京江丁氏的家主,丁可並未出仕,丁瓚故去後,丁氏勢力略有衰微,但在鎮江府城中一直頗有地位。

之所以給柳賀介紹婚事,一是因為柳賀是族學的弟子,丁氏與柳賀之間有師生情分,另一面也是丁氏對柳賀的一種投資,即便不需要柳賀將來回報什麽,但若有朝一日柳賀踏足官場,能稍稍關照丁氏一二也是好的。

柳賀和這女子見了一面,彼此間閑談了幾句,明代男女間雖仍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界限倒也並非那麽嚴格,畢竟盲婚啞家沒人喜歡,兩位先生也是從年輕時過來的。

雖聊得不多,但柳賀從細節中也能看出來,這女子性情溫柔卻並不呆板,甚至可以說是十分聰慧的。

柳賀和女孩子的接觸實在不多,他待人接物雖然成熟,可與女孩子相處時卻有些笨拙,這女孩後來像是被柳賀逗樂了一般,在簾子裏偷偷地笑。

之後丁顯幾位先生又帶著楊鄉紳一家與柳賀、紀娘子見了幾面。

柳賀沒想過娶什麽高門貴女,明代講究門當戶對,他如今雖考了解元,但他家境就在這裏,並非什麽大富大貴的人家,所以他也不會把眼睛長到天上去。

且楊鄉紳一家都是知書敦厚之人,楊家娘子和紀娘子相處也極融洽,柳賀與女孩子聊著女孩子喜歡的事情,也聊自己讀書時的事,他覺得自己講得幹巴巴的,對方卻能聽得很認真。

和對方相處,柳賀有種很舒心的感覺。

柳賀聽丁顯、丁瑯兩位先生的介紹,楊鄉紳也並非鎮江城中的一位普通鄉紳,他是楊一清的侄兒,楊一清因大禮議一事遭張璁詆毀,死後便葬在丹徒,他的家人便都住在鎮江城中,楊一清之子口碑不佳,楊鄉紳卻從未借楊一清之勢為非作歹,在鎮江府城中一直很有口碑。

楊鄉紳只有一女,因而想將女兒許配給家世簡單、子弟又上進的人家。

按楊鄉紳的家境,鎮江府城中可挑的人家不少,但婚姻之事向來沒有十全十美的,高門大戶家的子弟不長進的多,若是子弟本身出色的,那可謂一家有兒百家求,便輪到對方來挑揀,而普通人家的子弟大多通過科舉進身,也多是早早成婚了。

他一貫疼愛女兒,加上又常向女兒講述伯父楊一清的故事,他伯父楊一清官至內閣首輔,可謂除掉奸宦劉瑾的第一人,他女兒擇婿的眼光自然高了起來。

因楊家家境優渥,楊家女兒並不在意是否富貴,只求能尋到知心的兒郎,尋常女子十四歲便已成婚,她卻拖到了整整十六歲,過了年便是十七了。

這般年紀,便是皇帝的女兒也愁嫁,楊鄉紳自然是發愁,反倒是他家閨女成日安慰他,楊鄉紳卻半點沒被安慰到,反而更氣了:“該急的人是誰啊?”

簡直皇帝不急太監急。

楊鄉紳自是利用人脈為自家女兒尋一門好親,但他家畢竟是女兒,太過急促面上終歸不好看,但好在楊鄉紳平素為人正派,也有幾位至交好友,這才和柳家談了起來。

楊家娘子倒是很滿意:“柳家那位娘子是能擔事的,我從她口中打聽了不少柳家少年郎的事。”

楊家娘子年輕時便很能幹,她最不喜那種遇事毫無主見、只知哭哭啼啼的婦人,但又擔心紀娘子太過兇悍刻薄

,在她印象中,守寡的婦人常常是這種個性。

“她若不能擔事,如何能養出一位解元郎?”

楊鄉紳最滿意的便是柳賀的學識,他少時也讀了幾本書,只是於科場一途始終不順,考了幾回鄉試都未考中舉人。

旁人不知道考鄉試難,楊鄉紳卻是清楚的。

他家中好吃好喝地供著,又延請了名師指導,伯父空閑時還會指點於他,他依然沒有考中舉人,可柳賀呢?過的是最普通的生活,家中只有一位母親,求學之路可謂艱難,貧家子弟考科試比富家子弟艱難數倍,總結起來四個字:求學無門。

因而從一開始,楊鄉紳對柳家的家教便是放心的,若是那等懦弱、、無主見的子弟,是絕無可能鄉試魁首的。

柳家窮便窮些,他家又不缺錢。

何況柳賀考了解元,柳家與貧苦一詞已經沒什麽關聯了,以楊鄉紳的眼光看,柳賀相貌堂堂,目光又清正,是一位難得的好兒郎。

最重要的是,閨女滿意。

他和夫人私下裏已嘀咕過幾回,都說女兒與柳賀碰面之後發了好幾回呆,這可是往日沒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