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閱卷(第2/2頁)

“去年鄉試時,兩直及各布政司都要求文章平實典雅,今年一看,果真選中了不少如意文章。”

沈鯉自身治學嚴謹,自然喜愛質樸無華卻又意義深遠的文章,不喜浮華之詞,他看了幾篇文章後便不由感嘆可惜,因為這士子文章立意很高,只是或許是浮辭寫慣了,文中依然有艱澀難懂之句,沈鯉只得將文章放到了黜落那一片區域。

如果不是會試,這等文章倒也有可取之中,然而會試佳篇何止一卷兩卷,取中的卷子都需一挑再挑。

當然,考卷看多了,一些文章也看得沈鯉頭痛。

會試雖說集齊了天下有才學的舉子,然而舉子的才華有高有劣,好文章另他欣喜不已,但劣文同樣穿插其中,令沈鯉有種摸寶之感,只覺自己下一份又要抽到劣卷,心裏忽上忽下的,有些不太安穩。

沈鯉喝了一口茶,沁人的茶香讓他精神一振。

他不得不感慨,當同考官也是件苦差,但見了士子的好文章,他便忍不住將之發掘出來。

“沈大人。”

剛休息了片刻,閱卷官又呈上了幾份考卷,沈鯉將茶盅蓋上,拍了兩下額頭,再認真讀考卷。

“還有多少份?”沈鯉問道。

“下官這裏還有十份。”

三位閱卷官手中合計還有似是多份考卷,沈鯉嘆了口氣:“這第一場的考卷總算要看完了。”

會試是二月初九開考,到二月二十五、六時便要撤棘揭榜了,對考官們來說,時間可謂緊張,何況作為《詩》一經的房考,沈鯉還參與了《詩》四道題的出題,等考生頭場考完,頭場的試卷才會送到閱卷官手中,細細數來,時間實在是緊湊。

他重新拿起手中考卷看了起來。

“生財有大道”一題,這考生破題便是一句“夫財生於勤而匱於移也”,立刻便將文章立意拔高了幾份,也讓沈鯉對這張考卷來了興致。

再讀其後的七股文字,這考生不僅文章答得極佳,文風同樣清新自然,質樸之中又有立意,可謂一等一的好文章。

對於好文章,沈鯉常有見獵心喜之感。

他便將之後六篇文章一一讀了下去,讀完之後,沈鯉倦怠的精神此時恢復了不少,四書文第一篇他便覺得這考生文章極佳,而之後兩篇比之第一篇竟毫不遜色,“先進於禮樂”一篇可謂剖析深刻,如潺潺流水一般將聖人之言浸潤人心中。

四書文讓沈鯉看到了這考生治學之嚴謹,而五經義則讓他看到了這考生博采眾長、文采斐然之一面,他文章中無一句浮辭,也無刻意賣弄文才之處,但清新之中見豪邁,令沈鯉仿佛在讀唐宋名家之作。

“字字在理,句句皆經。”

沈鯉

毫不猶豫地將這篇文章推了高薦,在他看來,此等文章非勤學苦讀之人無法寫出,文章考據詳實,經史子集皆有所涉獵,足以見考生在文章中下的功夫。

《詩》這一房的文章,沈鯉心中已有數篇佳作,一科取士四百員,他這一房薦卷大約有二十份,還有幾份備卷留待總裁取舍。

在看到這位考生的考卷之前,他心中已經有了首推的佳卷,正要同其他房的同考官一道呈給兩位主考,如無意外的話,《詩》一房的經魁便自五位同考首薦的考卷中選出。

看了這一份考卷,沈鯉只能將方才那篇文章放到二薦中去了。

在沈鯉看來,《詩》一經恐怕沒有比這份考卷更出色的文章,若他是主考,他很樂意將這份考卷點為狀元卷。

之後考生第二場、第三場的文章也呈到考房中來,沈鯉原先憂心這考生不擅時務,如今一看,他第二場第三場的文章比之第一場竟毫不遜色,沈鯉甚至挑不出其中一個錯處。

沈鯉十八歲便中了舉人,卻到三十四歲才中了進士,他自問在會試時並不能寫出這樣出眾的文章。

當下沈鯉再不需要憂慮,將這士子文章薦到了兩位主考面前,同考負責選卷,至於科第名次等,那就是主考官的職責了。

在沈鯉交上考卷的同時,另外十六房的同考官們也將考卷呈送至兩位主考面前,會經堂內,張居正、呂調陽居於上首,其余十七位同考皆聚集於此,除了考官外,禮部尚書潘晟及禮部左侍郎王希烈、監察禦史等簾外官也同樣匯聚此地。

張居正神色嚴肅,同考官們也是一樣謹慎,唯恐自己精挑細選出的考卷被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