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會試後(第2/2頁)

柳賀與荊光裕、楊維新等鎮江士子一道,到會館門前時又遇上了蘇州府的士子,兩地士子在鄉試中當然是競爭關系,到了京城,兩府士子卻是同仇敵愾一致對外,不能叫人將南直隸的士子小瞧了。

南直既是兩直之一,地位不同尋常,科考實力又一貫出眾,因而在科考一事上,南直鄙視北直,地位上則俯瞰其他布政司,始終處在優勢位置。

“澤遠兄,我遠遠就看見了你。”

“你們也是去拜會座主的嗎?”唐鶴征問道。

“元卿兄,子道兄。”柳賀與唐鶴征及吳中行分別致意。

南直隸各府的會館相距都不遠,京中沒有專門的南直會館,各府州縣因地貌、方言、歷史淵源等不同,基本都是各府州一家會館,吳中行與唐順之正約著一同拜訪座主去,就見柳賀一行人自門外走過。

吳中行也是武進縣的進士,此次會試取了第十五名,他與唐順之一樣出生官宦世家,父兄都是進士,吳中行中舉也早,性子與唐順之想象,豪爽之余又有些急躁,因而他在家修身養性了幾年才赴會試,他在鄉試中的名次在百名之後,會試中卻位居前二十之列。

眾人互相見了禮,蘇州府作為南直科舉大府,此次會試得中的士子依舊有數位。

士子們若是單獨去見座主,心情上總有些緊張,一群人約著同去,一邊閑談一邊享受這京城風光,才是會試上榜的意義所在。

眼下眾人仍未參加殿試,還不知自己科第甲次如何,但不管如何,一個進士已經跑不掉了,新科貢士們志得意滿,似是已經得見自身為官時的風光了。

……

到了吏部衙門,眾人卻差點吃了個閉門羹,因為張居正事務繁忙,抽不出時間與這群新貢士們會面,眾人一直等到晌午,肚子都餓得咕咕直叫了,才在吏部衙門見了主考張居正與副主考呂調陽。

張居正周身有一股凜然之氣在,呂調陽看相貌卻是個老好人,收了眾士子的拜帖後,他笑道:“會元郎是哪位?”

柳賀自眾士子中走出,向張居正、呂調陽分別行了弟子禮,呂調陽觀察了他片刻,道:“果然是一表人才。”

“你的文章張閣老一眼便看中了,因而在五經魁中,他點了你為第一。”

張居正並未發話,只是在一旁抿著茶,盡管如此,他的威勢卻依舊勝過呂調陽,叫人戰戰兢兢不敢出聲。

普通官員見了張居正尚且感到畏懼,何況是這些連官場還未踏入的新丁呢?

“本官只是秉公取材罷了,並無其他私心。”等呂調陽將場面文章說完後,張居正才輕聲道,“你等既中了會試,當思

為官做人之道,須知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切記戒驕戒躁,如此才不辜負了朝廷的一番栽培之意。”

張居正一番話說得嚴肅,眾士子卻聽出了其中的勉勵之意,躬身領教後方才退去。

待眾人離去後,呂調陽又看向張居正:“大冢宰覺得幾位貢生如何,其中可有值得栽培之人?”

張居正道:“眼下談此卻是為時過早。”

“下官是覺得,其中若有得力的,不妨先在吏部任主事一職。”

張居正嚴肅的臉上終於有了一分笑意:“和卿,若你非將那會元郎拉到吏部來,會元郎心中可要記恨嘍。”

對於新科進士來說,吏部其實是個好去處,文選司和考功司的主事職位不高,卻掌管著外放官員的晉升與考核,尤其到了京察之年,便是外放的三品大員也要對吏部主事客客氣氣,這就是京官對外官的優勢所在。

但這只是對普通進士來說。

按歷科殿試的排名,會元最低也是二甲前五,如嘉靖四十一年殿試,會元王錫爵是榜眼,嘉靖四十四年殿試,會元陳棟是探花,而即便是一甲名次與會試相差極大的隆慶二年殿試,會元田一儁文章不得隆慶帝喜歡,但他也取了二甲第三,以上這幾人都授了翰林院編修之職。

若有翰林可做,誰稀罕吏部主事之職?

除了窮一些,翰林在大明官場可謂無敵,上可入內閣,而下——不受京察掣肘,不必成日擔驚受怕。

因而呂調陽這句只是說笑罷了,但除了翰林院之外,對新科進士們來說,六部可謂是極好的去處,六部之中,吏部銓掌天下官員晉升與考核,更是無數官員的夢想之地。

“大冢宰覺得新科會元郎如何?”呂調陽道,“此子應對只是平平,文章倒是寫得才華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