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好友(第2/2頁)

隆慶帝接下來又點了通政司、督察院與大理寺的主官,這是傳統,眾臣都沒有意見。

而其余人選隆慶帝則請幾位閣臣推薦。

張居正薦舉了呂調陽。

高拱則薦舉了張四維。

張四維是山西平陽人,高拱雖出生於河南新鄭,祖籍卻在山西,張四維便透過這一層老鄉關系與他搭上了線,一步步晉升至吏部左侍郎。

對兩位信臣的推舉,隆慶帝當場允了,之後又與諸臣商定了殿試中的一些細節。

待眾臣退去,隆慶帝也有幾分無可奈何,眼下朝局仍舊不穩,首輔李春芳被高拱與張居正架空,高張二人間的矛盾也日益凸顯,陳以勤被高拱排擠回老家丁憂,隆慶帝心中也是知曉的。

但帝王需懂禦下制衡之術,他身體並不強健,因而對朝事也比較隨意,當然,比起他父親還是略勝一些的。

眼下隆慶帝身體一日不如一日,自是希望有幾位器重的臣屬來輔佐太子,若是內閣鬥爭太混亂,太子恐怕也駕馭不住,隆慶帝便將目光轉向了更年輕的臣子。

兩科殿試取中的進士,即便不能為他所用,日後能輔佐太子也是極好的。

隆慶又將辛未年這科《會試錄》仔細閱覽了一遍,讀到稱心的文章便將士子名字記下來。

……

自去沈鯉府上後,柳賀便在會館內閉門讀書,不僅他如此,荊光裕、楊維新二人也是如此,畢竟會試中是中了,但殿試的名次卻決定了士子們日後的前程,名次靠後的士子想搏一搏進入二甲,排名靠前的士子們則力爭在殿試中依舊名列前茅。

沒有人被會試上榜一時的榮耀所迷,柳賀自然也是如此,他知曉京中此時有士子在想辦法與讀卷官們搭上線,但人家有人家的門路,柳賀既然沒有門路,讀書時自然要更努力一些。

他讀完一冊書,正要練一練文章,毛筆剛蘸上墨,施允與紀文選便推門進來。

“你讀書有半日了吧?歇一歇再讀也不遲。”

他話剛說完,會館中夥計便端了一籠屜的饅頭上來:“都是新蒸的饅頭,很有嚼頭,會元老爺嘗嘗。”

鎮江府不吃饅頭,到了京裏,柳賀卻是面也吃饅頭也吃,北方的饅頭滋味還不錯,雖然樸素了些,但殿試前柳賀不想吃大魚大肉,吃些小菜反倒有滋有味。

“我們今日在京裏逛了逛,買了些吃食和小玩意兒。”紀文選一口咬了半個饅頭,“等你殿試考完,我倆便先回去,過段時日再……”

柳賀點頭:“嗯。”

施允此次會試未中,已決心回去再讀三年,他比柳賀還小一些,再讀幾年倒也耗得起

而紀文選則在考慮是否留在京中幫柳賀,柳賀過了會試,中進士是板上釘釘的事,而他對做官之事雖不了解,聽會館中眾人議論卻也知道,柳賀留京的希望極大。

若是柳賀在京中為官,他一人絕對處理不好諸項事務,飲食灑掃這些倒也罷了,雇人便可,而迎來送往、與其他官員交遊這些,卻需要一個得力的管家來幫忙。

紀文選性子還算靈活,這次柳賀和施允來京考試,他替兩人跑了不少地方,但他一是不適應京中的氣候,二是爹娘家人都在鎮江,京城著實有些遠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這正是柳賀與紀文選都顧慮的地方。

柳賀與紀文選一直是以好友的身份相處,不管柳賀過了鄉試會試都一樣,而如果紀文選來幫他的忙,身份就是他的管家,兩人相處是否還能與以往一樣?

這一點柳賀無法確定。

因為人性本身就是會變化的。

……

等到晚上,柳賀字快要寫完了,紀文選敲門找他:“我認真想了想,賀哥,我還是回家去吧,跟著賀哥你會有富貴,這我知道,但我……見到那些人會無措。”

來了一趟京城,見到柳賀結交的士子,紀文選幾乎不敢相信他和柳賀都是通濟社學出身。

在鎮江府時他知曉柳賀厲害,因為人人提起柳賀都是誇贊。

而到了京中,偌大的京城,有那麽多官僚、士子與富商,柳賀面對這些人時卻很從容。

紀文選意識到自己與柳賀已處在截然不同的世界,他並不羨慕,反而為柳賀高興。

因為柳賀是他的好友。

他想一直與柳賀當好友。

京城的風光實在太迷人,一不小心就會沉迷其中,他覺得自己還是更適應在鎮江府的生活,時不時在街上晃兩下,再挨他爹罵兩聲,心中反而更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