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考完(第2/2頁)

就算做了京官,為六部主事的話,上面有員外郎郎中侍郎尚書壓著,只能算是小兵,若是外放為縣官州官,那也是考核不斷,犯了錯也會被噴得狗血淋頭。

到那時候一邊思慮著各項事務,看到山便想到案牘如山,看到水便想到水磨工夫,怕是半點遊玩的心思都無了。

“此情此景,澤遠兄何不賦詩一首?”施允開了一句玩笑。

柳賀連忙拱手:“還是放過我吧。”

好歹從會試到現在,沒有人要求他這個會元一展詩才,就憑他三腳貓的功夫,恐怕還沒展示就要露餡了。

幾人到湖邊一處涼亭休息,就見一旁幾位青衫士子正在高談闊論,此刻恰好進入賦詩環節,施允瞥向柳賀,柳賀默不作聲地退後幾步,離那幾人遠一些。

不過那幾人作的詩仍是一字不落地傳入柳賀耳中,柳賀雖不擅作詩,對古往今來的詩文名篇倒是十分熟悉,鑒析詩文的能力還是不錯的,這幾位士子作的詩格律意境都是不錯,難怪敢在昆明湖上比作詩。

當然,詩才不行也愛作詩的還有乾隆皇帝,他寫昆明湖的詩就有數首,可惜一首都沒有為後世所流傳。

比完了作詩,那幾位士子卻沒有立即離去,而是道:“昨日殿試已考完,幾位可知坊中最看好哪位士子?”

“莫非是會元柳澤遠?”

“非也非也。”出聲的士子語氣頗有幾分神秘,“柳澤遠文章得了張太嶽青睞,天子卻未必喜歡。”

“那是浙江黃還是廣東袁?”

“自然是黃懋中了,浙江出過多少狀元了?廣東狀元至今僅兩位而已。”

“趙兄為何如此篤定,我聽說那柳澤遠年歲雖輕,學問淵博卻與老儒無異,這樣的文章如何不能得天子喜歡?”

“他學問固然深厚,然而治國又豈是會讀書那麽容易?”趙姓士子壓低了聲音,“他的文章閣老是喜歡,但閣老與天子……”

隆慶二年的殿試,為何取了會試排名靠後的羅萬化為狀元,其實也是內閣與隆慶皇帝交鋒的結果,隆慶帝在前一年宣布解除海禁,但內閣徐階等人對此並不支持,隆慶二年殿試考的策問題是安攘之策,過於保守的回答隆慶帝自然不會喜歡。

而到了隆慶五年,會試由張居正主考,張居正是徹底的改革派,但他步子邁得太大,以至於隆慶帝也不敢輕易支持。

換句話說,今年天子未必會選擇太激進的文字。

柳賀聽了對方所言也有恍然大悟之感,的確,這麽看的話,他拿狀元的可能的確不高。

“何況本朝不過商文毅公一位三元及第

者,三元及第豈是那麽容易的?”

柳賀在一旁聽了好一陣,這幾位士子約莫是京城本地人,對幾位閣老及重臣的描述可謂活靈活現,幾人對這一科會試的士子同樣了解,談起時頭頭是道,包括柳賀,他們似是讀過柳賀在應天鄉試中的文章,但對柳賀本人的了解倒是平平,或許是柳賀本人並不高調的緣故。

“聽說京中有人下注狀元花落誰家,不知在哪裏可以下注。”那幾人走後,施允忽然出聲。

“我們也去下個注?”紀文選也跟著起哄。

“那我投我自己。”柳賀笑道,“總得有個念想吧?”

可惜幾人找不到下注的地方,不然一定興沖沖地跑過去。

……

柳賀遊玩時不去想殿試的結果,心態比考之前更好,他屬於那種考試前做足準備、考試中正常發揮,考試後就不過多憂慮的性格,有士子喜歡講卷,也有士子考後患得患失,柳賀很理解這種心態,然而考試不可能再來一次,就算有再來一次的機會,覺得自己發揮不佳的人依然不會滿足。

讀書這件事上可以患強迫症,考試就不必了。

而就在三人遊玩的時候,辛未科的殿試卷也到達了東閣讀卷官處。

東閣位於左順門南廡房,是大學士們辦公的所在地,殿試考卷彌封過後,便由掌卷官送至東閣,讀卷官們就在東閣完成閱卷工作。

此時東閣內堪稱擁擠,因十四位讀卷官皆是朝之重臣,然而即便地位尊貴,讀卷官們依舊不敢有絲毫怠慢。

閱卷時間緊,便由首輔李春芳分卷給另外十三位讀卷官,這一科共有四百名士子,一位讀卷官手中便分到了十三、四份考卷。

四位閣臣都擔任過往科殿試的閱卷官,對這一套流程自是熟悉,考卷分到之後,眾讀卷官便仔細看起了考卷,對士子之文圈點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