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傳臚大典(第2/2頁)

“皇上聖明。”百官俱叩謝天子。

不管中榜前經歷了十年還是二十年的苦讀,士子能中進士都是皇帝的功勞,此事滿朝文武皆知。

隆慶帝仔細觀察著殿中的一甲三人,卻並未問三人對國事、禮制等的看法,反而聊起了家常:“卿家是哪裏人,家中有幾口人,對京中的氣候可還習慣……”

柳賀與張元忭、鄧以贊未料到天子如此隨意,但天子既然問了,他們就一一作答。

柳賀與鄧以贊皆是普通人家出身,張元忭之父為行太仆寺卿,張、鄧二人少時便隨王畿交遊,為王學門人。

三人分別出自南直、浙江與江西三地,隆慶帝便在殿中提及三地風物,天子在殿上說,出身自三地的官員便在下方附和,殿上一片和樂融融的氛圍。

到此時,傳臚大典便接近尾聲,天子退朝,執事官舉著榜案從皇極門左門而出,鴻臚寺官致辭道:“天開文運,賢俊登庸,禮當慶賀。”

新科進士們在傘蓋鼓樂中出了皇極殿,到長安門外張掛。

殿試金榜便掛在長安門左門外的龍棚內,因為長安門素來有“龍門”之稱,和貢院的龍門相比,這扇龍門更貨真價實一些,可惜此時的長安門屬皇家禁地,否則士子們必然要來此一拜的。

作為狀元,柳賀走在新科進士列前,出了長安門後便到了禦街誇官之時,所謂禦街誇官,便是順天知府用傘蓋儀式送狀元歸第,歸第途中,鼓樂齊鳴,滿京城的百姓都可一睹狀元郎與新科進士們的風采。

柳賀換上一身紅袍,帽插宮花,騎上高頭大馬,在眾人注目下緩緩向街前行去。

順天知府郭朝賓贊道:“狀元郎果真一表人才。”

郭朝賓乃是嘉靖十一年的進士,資歷可謂極老,柳賀聽他此言,連忙道:“太守謬贊了。”

待柳賀到了街頭,鑼鼓聲更響,京城百姓都是一臉歡喜地看向他。

“小老兒看過多少回禦街誇官了,還從未見過如此年輕的狀元!”

“聽說這狀元郎是解元、會元與狀元三元及第,這是真是假?”

“自然是真的。”

“生子當如此子!”

“若我有朝一日能中狀元……”

“你夢裏的狀元,你若中了狀元,張老爺怎麽不願意將女兒許配給你?”

京城百姓的贊美聲一句句傳入柳賀耳中,或許是百姓的熱情聲太過,柳賀騎了一段臉便被誇紅了。

從長安門至鎮江會館的路途並不長,柳賀在一片鼓樂聲中到達了鎮江會館門前。

“狀元郎回來了!”

柳賀等士子投宿備考時,鎮江會館猶有幾分冷清模樣,只有幾位士子居住,會試張榜之後,未中的士子大多早早返鄉了,也有人訪京中名師求教,力爭在下一科會試中取得一個好名次。

但此時,鎮江會館中卻人山人海,眾人都知曉柳賀在金鑾殿上被天子欽點為狀元。

那可是狀元啊!

三年一科殿試才一位狀元,這是多少士子畢生苦讀的夢想!

何況柳賀不僅是狀元,他是解元、會元與狀元三元及第,自大明科舉創制以來,他是繼商文毅公之後的第二位!

鎮江府在京中的官員、鄉紳、文士、遊商等都送來了賀禮及拜帖,更有人在鎮江會館內直接等柳賀歸來。

鎮江會館中的掌櫃、夥計等人也從未體會過這一番勝景,歷年的殿試,鎮江府中出一位二甲進士都不容易,而這一科,柳賀連中三元不說,荊光裕也在二甲之列。

科舉取士一向為地方所重,在南直隸一地,鎮江府在科考上的聲勢遠不如蘇松二府,和常州、應天等府相比也有差距,柳賀不僅是鎮江府第一位狀元,也是第一位連中三元者。

鎮江府風光不如蘇松,文教不如蘇松,富裕不如蘇松,此時出了一位柳賀,全天下的讀書人恐怕都將鎮江之名記下了。

便是日後鎮江府士子在外交遊,也可驕傲地說一句,連中三元者出自我家鄉。

“狀元郎大喜啊!”

柳賀一眼就看到了守在會館外的施允與紀文選,施允雖仍是那般冷淡模樣,但柳賀過來時,他輕捶著柳賀胸口,一切盡在不言中,而紀文選則眼中包淚,一副快要大哭的模樣。

柳賀生怕他哭出聲,便將自己的狀元衣冠展示給兩人看。

“澤遠,你果真大魁天下。”施允難得和他拱手,“恭喜了。”

“我若回去告訴我爹,我兄弟乃是當朝狀元,我爹恐怕得一巴掌拍醒我,發你的大夢呢!”紀文選激動地圍著柳賀繞了一圈,“我只在戲文裏見過狀元,真狀元還是第一次見。”

柳賀笑道:“那你多看兩眼。”

“那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