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捷報

待柳賀從恩榮宴回來,施允與紀文選來和他道別,兩人會試過後已在京中多待了好些時日,眼下親眼見證柳賀得了狀元,他們再繼續留著也無事可做。

柳賀一直將兩人送到了通州碼頭。

“賀哥兒你不用再送了,三年之後我還會和誠甫一道過來的,你就等著吧。”紀文選倒是一直嘻嘻哈哈,見柳賀也要跟他們上船,他連忙將柳賀推了上去,“你要說的話,我會轉告你娘的,家裏有事我也會托人寫信給你,你就安心在京裏待著吧。”

“還有我。”施允也道,“你只管安心就是。”

柳賀笑道:“有你們兩個一道,我怎麽會不安心?何況我又不會三年不回家。”

不過柳賀估摸著,新入職的官員,想休假也不是那麽容易。

大明朝對官員可謂優待之極,明面上的公假不提,省親、祭祖、遷葬都給假,但是假期的長短和官員的工齡是掛鉤的,柳賀這種初入職場的新丁想休長假可不容易。

不過大明官員向來是一邊做一邊歇,幹幾年得罪了權貴就回老家去,再過幾年就起復,還有如董份這樣官聲不行不能起復的,照樣靠魚肉鄉裏過得有滋有味。

“澤遠。”紀文選將行李搬至船艙中時,施允忽然將他叫住,“三年之後,等我與你翰林院相見。”

柳賀伸出拳頭,與施允輕輕相碰,正如兩人讀書時做過的那樣:“嗯。”

……

施允和紀文選回了江南,柳賀無處可去,便依舊住在鎮江會館中。

恩榮宴後,新科進士們要去鴻臚寺學習上表謝恩禮儀,作為狀元,柳賀收到了隆慶皇帝賜下的朝服與進士寶鈔,朝服乃是內造,為緋羅袍,圓領,白絹中單,還賜了槐笏一把,紗帽一頂,藥玉一副。

到了謝恩當日,柳賀上了一封謝表,對他來說,寫賀表可謂輕而易舉,但他的賀表還是由禮部先審核過一遍才上呈。

上表謝恩之後,柳賀還要率領他這一科的進士謁國子監,謁先師廟,行釋菜禮,待這些程序都走過一遍,恩榮活動才正式告一段落。

而對於眾士子而言,最激動的時刻還屬立石題名之事,隆慶五年這一科殿試結束後,禮部便托工部在孔廟碑林上刻上新進士的姓名與籍貫。

這便印證了白樂天那句“慈恩塔下提名處”,不過北京孔廟碑林中多是進士碑,而西安城的碑林則有顏真卿《多寶塔碑》,柳賀練字時也臨摹過《多寶塔碑》,可惜柳賀至今還未去過西安城,殿試之前,他只去過江南一帶的幾座府城。

和上輩子比起來,這輩子他去過的地方實在是少,實在是因為交通太不便利了,無論坐馬車還是坐船都是對忍耐力的煎熬。

……

北京孔廟與國子監始建於元代,秉承的是“左廟右學”的古制,在明初,進士碑原先是立在皇城外供百姓觀覽的,後來經過日曬雨淋,進士碑已看不出原本模樣,朝廷便下令將進士碑立於國子學中,一方面是叫進士們的風采為後繼學子知曉,另一方面也有勉勵國子生之意。

工部督刻的進士碑制作可謂迅速,若放到嘉靖四十四年以前,進士碑都是後補的,因而進士們很難在第一時間看到自己的名字碑石題名。

只見碑石之上,刻著“隆慶五年辛未殿試,策試天下貢士柳賀等四百名,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在這之下,眾進士之名一一列出——

第一甲,柳賀,鎮江丹徒縣。

張元忭,紹興山陰縣。

鄧以贊,南昌新建縣。

對於進士們來說,這無疑是光宗耀祖的時刻,即便數百年後他們化為塵土,有人來到此地,看到

此碑,便知某年某地曾有某人中過進士。

雖狀元之名在一榜中最為煊赫,然而能夠碑林題名是眾多士子畢生追求,看到這一幕時,眾人心中都十分激動。

碑林題名後幾日,新科進士中的前三甲便前往翰林院報道,其余進士則分配到各部及通政司、都察院與大理寺觀政三月,中進士後的新鮮感徹底淡去,開始進入常規的社畜生活。

……

此時的鎮江府城一片寧靜祥和,西津碼頭人來人往,街上采購的、閑逛的、步履匆匆的各色人等齊聚,長江波濤滾滾,岸邊的柳樹早已抽出新芽,正是一片春日的美好景象。

清風橋柳府內同樣靜謐。

柳家當家娘子楊堯正在細算名下一間鋪子的賬務,忽然聽得門外一聲響,就見紀娘子自院外過來:“堯娘,別成日坐著,對骨頭不好,你在家若是無趣,就去找親家公親家母說說話,不用成日陪我。”

自柳賀中了應天鄉試解元後,掛著解元匾的柳家境況自然是一日勝過一日,在府城讀書人中,這解元第更是有名,尤其遇上縣試、府試開考的時候,清風橋常常被趕過來的士子堵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