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捷報(第2/2頁)

鎮江府城的百姓開玩笑說,清風橋如今恐怕比去金山寺燒香還有用,畢竟是兩位解元居住過的地方,南直一省的文運恐怕也對此地有所偏好。

柳賀上京赴考之後,楊堯放心不下一個人在家的紀娘子,最近去娘家的次數就少了一些。

楊堯與紀娘子之間相處可謂融洽,紀娘子雖心思都在柳賀一個人身上,卻不是那等愛找媳婦麻煩的惡婆婆,楊堯聽柳賀說過,公公與婆母之間感情甚篤,因而婆母也希望他們夫妻能夠恩愛。

與柳賀成婚兩年多,楊堯對如今的生活可謂滿意。

柳賀讀書刻苦不說,待人也極是貼心,她父親楊鄉紳已經是很照顧妻子的人了,卻從未替她娘打過一盆熱水,在家中也須得她娘先起了才行。

柳家卻不是如此,柳賀明明已經是會元了,在家卻沒有一點脾氣,孝順母親,也極尊重於她。

楊堯未成婚時也有幾個閨中姐妹,便是她成婚後也常聽姐妹說起婚後的苦楚,夫君本人上進的,家中窮不說,公婆也難討好,若是嫁到大戶人家的,夫君毫無進取心,汙糟事也有不少。

反倒不如楊堯活得舒適。

紀娘子見日頭漸漸高了,便道:“這幾日天好,堯娘和我一道去外面逛逛。”

楊堯笑道:“好。”

紀娘子常和她一道出門,若是路過衣料鋪子就帶她進去,路過首飾鋪子也是如此,總會給她買些什麽,楊堯一開始自然是拒絕的,可紀娘子卻覺得她年紀輕輕打扮起來才好看,也未必非買那些昂貴的衣料首飾,有些精致的花樣紀娘子都覺得和她很配。

“賀哥去京城有一段時日了,也不知考得如何。”柳賀進京這麽久,楊堯還是第一次從紀娘子口中聽到這話。

她原以為紀娘子是不擔心的。

“相公定然能考中的,娘安心等著便是。”

紀娘子看她一眼,笑道:“你和賀哥一樣,只喜歡說好話哄我。”

不過她聽了的確很高興。

其實紀娘子對柳賀考中舉人這事已經很滿意了,因柳賀中了舉,紀娘子在鄉裏人面前都挺直了腰杆,族老們誇她把柳賀教得很好,但紀娘子自己清楚,這事沒她什麽功勞,都是柳賀自己刻苦。

但紀娘子也希望柳賀三年的苦讀有回報。

她是母親,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處處都好。

楊堯卻想到柳賀上船那日和她說的話,他說要中個進士回來,她便真的信他。

只是……若他能早些回來就好了。

……

金殿傳臚之後,考生中進

士的捷報便自京城傳至各驛,進而傳至眾進士的家鄉。

隆慶五年這科會試錄了四百考生,歸到兩直十三布政司,平均一省也只中了二十多進士而已,於各省而言,這些新進士將來便是助力。

君不見朝堂諸公為鄉人爭得面紅耳赤的情景嗎?

之後貴州布政司之所以能夠開科取士,也是得益於貴州官員的不懈努力。

士子進京趕考,路費由府裏報銷,一路讀書求學也多仰賴府州縣學的教導,能中進士便是為家鄉父老爭得榮耀,就是嚴嵩那樣人人唾罵的大奸臣,也在家修橋修路修學堂。

於各省而言,士子能有得入一甲者,也是官員在文教上的的政績。

南京禮部衙門。

南直隸是兩直之一,不設布政司,各府州直接對南京六部負責,科考這樣的文教之事自然也由南京禮部先知曉,之後再發往各府州縣。

眾所周知,南京六部是清閑衙門,只有南京戶部最忙,畢竟戶部負責征收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四地的稅糧,僅這四地所征之稅便超過了大明朝稅收的一半,除此之外,還有漕運及鹽引的發放,漕運及鹽引可謂“生財有大道”的方法,因而南京戶部權柄還算不小。

南京禮部是最清閑的衙門,京城都遷到順天去了,禮部哪有什麽祭祀活動可幹,撥款可謂約等於無,因而發展起了遊船攬客的官方活動。

北京禮部好歹是六部之一,管會試,管祭祀,涉及到禮的地方都要管一管,禮部尚書又常是閣臣的熱門人選,因而花起教坊司的錢來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沒臉高調。

此時,一整天無事可做的南京禮部右侍郎拆開捷報,料想今科南直士子的殿試成績應當不錯,畢竟歷來如此。

大明開科至今,南直隸已經出過十多位狀元了,如今的首輔李春芳便是南直隸人。

待這位禮部右侍郎拆了捷報,看到榜上考生姓名不住點頭:“二甲也有數位,一甲……”

片刻之後,他召來手下:“尚書大人可在?”

“隨我去見尚書,將這捷報告知鎮江府,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