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升官(第2/3頁)

畢竟他是一國之君。

“柳先生的父親還在世嗎?”天子忽然問道。

柳賀搖了搖頭:“臣的父親在臣十三歲時已經不在了。”

天子止住哭泣,盯著柳賀看了好幾眼。

柳賀是他父皇選出的狀元,還是整個大明朝數得上的三元及第的狀元,他的學問,即便是張先生與馮大伴也是信賴的,他還是第一次聽說柳賀父親早逝一事。

“柳先生有兄弟姐妹嗎?”

“回陛下,家父家母只有臣一子。”

聽柳賀這麽一說,朱翊鈞頓時覺得自己也不算糟了,他還有一個弟弟潞王,雖然這時候潞王還是一個話都說不穩的小孩,但朱翊鈞時常去看,母親對他雖然不夠慈愛,但有弟弟在,朱翊鈞的生活還能有些趣味。

柳賀平時並不常和天子拉家常,他畢竟是日講官,與天子的交流仍以講課為主,但天子既然問了,柳賀也是能答就答。

他覺得這位天子有些話多,因為天子居然問到了他科舉考試的事。

“明歲就要舉行會試,張先生和馮大伴都要朕好好讀文章,省得面對新科進士時出醜。”

眼下內侍仍然在,卻並未阻攔柳賀和天子的交流。

張居正與馮保達成了聯盟,前朝諸事由張居正負責,宮中掌印及皇帝的相關事務則由馮保負責,日講官雖由朝臣商定,但講官講課時說了什麽卻都由內侍一一匯報馮保。

事實上,馮保對日講官的選定也有插手,他之所以與張居正聯手,除了陳洪想取代他之外,也是因為馮保不滿足於經營司禮監這一畝三分地,正德時劉瑾禍害天下,馮保自認為人不如劉瑾跋扈,但他也想如劉瑾一般當一個掌權的大太監。

柳賀便向天子講了自己讀書時的情形,從通濟社學講到丁氏族學,再談到自己和書肆掌櫃還價時的情形。

當時他自然覺得讀書辛苦,但讀出頭之後,過去的辛苦似乎都不值得一提了,柳賀反而覺得那段時日值得懷念,只記得自己如何因為寫不出文章殫精竭慮的。

走在鎮江府街頭,新蒸的甜糕的香氣,河岸邊的蘆葦葉,還有在書肆中糾結著是否買一支新筆的時光。

“柳先生有時日未回鄉了吧?”

“陛下不必擔心,臣的母親和妻子如今都隨臣在京中居住。”

見天子聽得津津有味,下一次講課時,柳賀便將自己在市面上買到的筆上呈給了天子,他任講官之後天子時有

賞賜,有時是金錁子,有時候是宮中的禦膳,聽說柳賀妻子有孕,他還命內侍給柳賀送上小孩用的玩具,都是宮中出品的精品。

柳賀是能夠體會到此時天子的真誠的。

這一課講完,柳賀便與天子賞起了筆,宮中供天子用的自然都是最上等的筆,但民間的筆也各有各的特色,寫起來軟硬度不同,流暢感也有區分,天子逐一試過,練字時的勁頭也比以前更充足了。

柳賀心中記得君臣之分,並未多逾矩,除了偶爾給天子帶些民間的文房外,他講課時仍一如往常。

如此到了萬歷元年的下半年,柳賀接到一道聖旨,他新封為右春坊右中允,官位上小小提了半級,升到正六品了。

聖旨上說,這都是柳賀任講讀官時勤勉的功勞。

從升官速度上來說,柳賀這官升得已經是很快了,要知道翰林官三年一考,九年考滿,若他不任日講官,按正常在翰林院中修史的速度,他必須待滿九年才能晉升正六品。

翰林官升職多走詹事府的路線,柳賀所升的右中允便是詹事府下屬的右春坊,詹事府中職位多,可以滿足翰林們的多元化需求,若是從翰林院中慢慢升,那即便是侍讀學士也只是區區從五品官而已,掌院學士只是正五品,因而翰林院的官多帶一個兼字,比如張四維之前便是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丁士美也是太常寺卿兼了翰林院的職務。

柳賀這職務,據說是天子替他升的,天子年少,喜好自然會在日常中表露出來,張居正考校他學問時,考到《論語》的章句,天子便會不自覺帶上“柳先生說過”這一句,考到歷史典故時,柳賀說過的內容也常常被天子記在心上。

盡管柳賀並沒有刻意討好天子,可張居正馮保哪個不是人精?他們眼下雖管著天子,但些許小事也必須給天子決斷的權力。

何況此次升職升的也並非柳賀一人,眾日講官均有晉升,陳經邦升為左春坊左中允,與他一道升的還有嘉靖四十四年狀元範應期,而何洛文升為右春坊右中允,沈鯉升為左贊善,許國、陳思育升為右贊善,但史館中的事務仍要兼著。

而柳賀同年的庶吉士中,黃洪憲、劉虞夔、吳中行幾人轉為編修,另有幾人為檢討及六科給事中、監察禦史,這都與科甲有關,黃洪憲吳中行都是二甲,授官之後便是編修,三甲出身的庶吉士則往往轉為檢討,檢討為正七品,給事中及監察禦史都是正七品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