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洪水(第2/2頁)

揚州知府這話說得倒是輕易,但是幹事的高郵、寶應二地可就不樂意了。

“這堤壩春夏裏加固倒也罷了,秋冬裏也來加固,這不是折騰我等嗎?”

“書生只知寫文章,哪裏懂得我等築堤的辛苦?”

柳賀對高郵州、寶應縣的要求都是盡快,因而河堤上這兩日都是一派熱鬧景象,尤其在清水潭一處,柳賀更是格外重視。

管河的官員大多經驗豐富,秋冬時節淮河發生水災的情形很少,即便有,災情也是小打小鬧,不會殃及民生。

“上面一張嘴,底下跑斷腿,這雨若是不下下來,豈不是辜負了我等日夜守河的辛勞?”

寶應縣管河官員才抱怨了一句,只聽風聲又在作響,這一刻的風勢比方才大了許多,隨著風在河岸呼嘯著,豆大的雨點忽然自頭頂降落。

這堤壩經過幾日的加固倒是更結實了一些,也有河工運了些石料過來,堆在堤壩外。

雨勢越來越大,竟比那日柳賀巡查高郵湖時還要猛烈一些,剛下時揚州府上下還很平靜,但這雨一連下了整整三日。

雨不僅下在揚州一地,淮安、徐州、泰州等地也都有水情。

……

漕督衙門中,吳桂芳聽得左右來報,說淮河在高家堰一帶決口,吳桂芳是徹底坐不住了。

高家堰是淮河堤防,在淮河中所處的位置可謂極其重要,淮安府本地有民謠稱“倒了高家堰,淮揚不見面”,高家堰若是決口了,淮、揚等地的河流湖泊都必受影響。

淮河連著京杭大運河,兩岸城鎮眾多,一旦爆發水災,後果不堪設想。

黃河奪淮後,湧入南方的水形成了洪澤湖、高郵湖等大湖,二者原先都是南直隸境內的小湖,因黃河所攜泥沙多,洪澤湖湖床一日高過一日,湖水一高,湖堤便修得比地面要高,最終讓洪澤湖恍若懸湖一般。

但遇上水災之年,湖堤擋不住水勢,大堤潰敗,百姓生計便極易出現問題。

吳桂芳任這漕運總督便是為了解決水患的問題,然而他計劃還未實施,淮河便決了口,淮揚州縣恐怕都要被淹。

更重要的是,眼下淮河不僅是一條普通河流,它也是南北漕運的關鍵路段,淮河決口往往會使黃河水倒灌洪澤湖,進而引發淤塞,漕運恐怕也會不通暢。

這一日,吳桂芳聽得淮安、泰州、徐州各地來報,反倒是離漕督駐地最近的揚州府聽不到什麽聲音。

吳桂芳一邊安排人前往各地救災,也不忘問手下:“柳同知可在揚州城中?”

水情

如此緊急,若是柳賀對此置之不理的話,他對這位張居正門生的評價必然要大打折扣。

“柳同知早已在清水潭守著了。”

“水情之前,柳同知命人加固了高郵湖兩岸堤壩,對清水潭、丁志等湖口嚴加看守,目前高郵、寶應兩地水情未危。”手下道,“方才柳同知發來書信,請淮安知府開菊花潭泄洪。”

“便依所請。”

高郵、寶應兩地此時尚能自救,吳桂芳心中松了一口氣,然而他人還未坐穩,就聽門外又一書吏來報,說徐州、邳州等地相繼被淹,水勢一路不停,幾乎已經逼近鳳陽府、泗州城。

縱是吳桂芳這樣任過封疆大吏的官員,此時也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鳳陽府是何地?眾所周知,朱元璋的老家,老朱家的龍脈所在地。

泗州城看似默默無聞,在地圖上也並不是一塊如何繁盛的地方,但這卻是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祖父的安葬地,也就是老朱家的祖墳所在,若是泗州城被淹了,宮中會何等震怒?

若是泗州城真被淹了,吳桂芳一個鳳陽巡撫是扛不住的,就算加上淮、徐等地知府的項上人頭,天子的怒火恐怕也無法平息。

自隆慶年以來,淮河便時常決口,因高郵湖、洪澤湖等地地勢升高的緣故,這些大湖蓄不住淮河水勢,淮安、高郵、寶應、鹽城等地因此常遭大水浸泡,京杭大運河的漕運也常受影響,吳桂芳原計劃緩緩圖之,但按眼下的形勢看,開通草灣河勢在必行。

“漕台大人,雨停了。”

這一場雨下得又猛又急,以至黃河在崔鎮決口,進而導致淮水向南,引發南直隸北方四府州的水患,吳桂芳案頭全是各處報來的災情狀況。

他當即打算修書一封給張居正,提議恢復老黃河的故道,同時將草灣河開通。

信寫了一半,吳桂芳忽然道:“派人去請柳同知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