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治河策

張居正倒並非覺得柳賀獻出的治河之策太過莽撞,而是在思索吳桂芳新提的治水之策。

吳桂芳此去任漕督兼鳳陽巡撫,是他鼎力支持的結果,朝中自然有不贊同之聲,但吳桂芳開通草灣新河的決定是他同意的,他允了吳桂芳放手施為。

草灣河開通一事原本就惹來朝中議論紛紛,此時吳桂芳上任不過幾月,又改弦易轍了,此事恐怕會招來更多的麻煩。

張居正的性子非同一般的強勢,即使是朝臣們不贊同占多數的,他也能夠排除一切壓力,讓官員去做自己所能做到之事,但眼下吳桂芳更改太快,倒是給張居正出了個難題。

當然,若怕麻煩的話,張居正就不是張居正了。

張居正派人將工部尚書郭朝賓請來,朱衡致仕後,工部尚書一職便由郭朝賓任,此人是嘉靖十四年的進士,資歷也十分之老,且任官歷經戶部、兵備、陜西、浙江,為官經驗十足,且為人正直清廉。

治河一事上,此前有朝臣提出開通膠萊河以治理黃河水患,也是郭朝賓認為時機未到。

柳賀與郭朝賓賓也有一點交情,他考中狀元那年,郭朝賓正任順天府尹,便是他牽馬讓柳賀禦街誇官。

“尚甫兄怎麽看?”

郭朝賓思慮許久,道:“下官於草灣新河開通之事不甚了解,但此前下官之所以不贊同開通膠萊河,也是有這般顧慮在。”

“自嘉靖年來,工部有記載的開河記錄便有數條,耗費可謂甚巨,然而效果十分不足,恐怕正如這信中所說,是新河開通致舊河淤塞。”

作為工部尚書,郭朝賓倒是不必算經濟賬,但眼下官員每逢治河便想到開渠,工部也派出官員在各地河道駐守,但黃河仍是連年潰堤,開河的效果絕非想象中那般有用。

即便是有,恐怕也不過是短短幾年的效用,和開河所斥巨資相比根本不算什麽。

張居正隨後見了戶部尚書王國光。

王國光對吳桂芳的想法當然是舉雙手雙腳贊成。

眼下朝中最缺的就是錢,俺答封貢以來,朝廷在各處的兵費有增無減,今年因黃淮水災一事,戶部又向各地發出賑災銀,王國光這戶部尚書當得著實是裏外受氣。

他想省錢,可花錢的地方比省錢的地方多太多了,京中各衙門也在向戶部伸手要錢,兩直十三布政司也是將戶部當成了錢袋子,各個只知道伸手。

眼下出了一個要錢少的官員,王國光又怎麽會不樂意?

張居正仔細一想,還是給在烏程的潘季馴去了信。

潘季馴有治水之才,這一點張居正是很清楚的,不過他眼下用了吳桂芳,吳桂芳意見與潘季馴相左,他自然不好在起用潘季馴,治河之事只能一心而為,主意太多反而難以將河治好。

不過……

他與郭朝賓商討後,又找來工部及順天府於治河一事相當精通的官員,這些官員的意見都很一致——可以先由吳桂芳施為,他的水策是有可取之處的。

眼下淮、徐、揚等地水患嚴重,吳桂芳既承擔著治水之責,無論采用何種治水之法,都得先水患阻擋了再說,否則再過幾年大水淹了泗州城,誰也沒法承受天子的怒火。

……

柳賀的治河之策,張居正自也是細細讀了一遍,因吳桂芳誇柳賀誇得太狠,張居正也想探究探究柳賀究竟做了什麽。

事實證明,他這個門生做什麽都能立刻上手,且經手的事務都能夠盡職盡責完成,任日講官時也是如此,到地方任職也是如此。

此次南直隸水患,一批官員受到斥責,也有一批因救災有力受到褒獎,南直隸各府交上的官員名單中竟有柳賀的名字,這叫張居正吃

了一驚,可了解柳賀在當地做過什麽之後,張居正立刻明白了。

而看柳賀寫出的治水之策,這完全不像一個剛接觸河道不久的官員,倒好像在河道上浸淫過數年一般。

柳賀為人雖不聲不響,卻著實是個能成事之人。

但這治水策……考成法推出前,柳賀給他寫過信,信中毫不客氣地直言考成法的利與弊,雖他大力誇贊了考成法的益處,對他這個座師的稱贊卻遠不如稱贊吳桂芳這般直白。

他倒不知自己這門生和旁人寫信是這般口吻。

當然,張居正對柳賀吹捧吳桂芳的行為並不放在心上,畢竟他每日都接到無數封吹噓他的書信。

大明朝官員上疏一貫是這樣的風格,吹捧天子及上官占了七成,實用的話通常都在三成以下,看書信時前面都可以匆匆略過,只撿重點看就是了。

……

治河之策得到張居正首肯後,吳桂芳便正式向天子上疏,嚴明此次治河要疏浚舊河、修築堤壩,將淮河和黃河之水歸入正道,要在高家堰、歸仁集、柳浦灣等地各自築堤,還要修遙堤、縷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