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治河

“見過司馬大人。”

徐州府睢寧縣。

柳賀站在新築好的堤壩前,彎下腰,伸手撚了撚土,在他身後,一位官員也如他一般觀察著堤壩的土質,柳賀不吱聲,陪他同來的地方官員便一直屏著氣。

張居正放手任吳桂芳施為,便意味著治河之事大權統歸吳桂芳,吳桂芳這漕督可管天下漕事,他又任鳳陽巡撫,便意味著徐、淮、揚、泰四府事他皆可管得,對官員任免也有建議權。

考成法中,地方官員的考評雖歸六部,然而實際操作中,府一級以下的官員也要接受巡撫衙門及左右布政司的考評,南直隸一地無布政司,只有南京六部,在考核中,應天巡撫與鳳陽巡撫的分量同樣不容小覷。

柳賀雖官位不高,但吳桂芳賦予了他考察之權,也就是說,柳賀查到了什麽結果,官員的考評冊上便會出現什麽結果。

有這一層因素在,柳賀來查驗堤壩時就不必有太多顧忌。

“將這堤挖開。”

柳賀一聲令下,身後便有人將已築好的堤重新挖開,看其中填了什麽,堤又築得如何,若是遇上一看就是敷衍了事的河堤,柳賀雖然不會當場發作,卻會將自己所見所聞毫無保留地告知吳桂芳。

換句話說,柳賀就是很多人學生時代就討厭的負責打小報告的那個,官員不舉手上廁所他也要偷偷匯報給班主任。

自十月起,吳桂芳便命人在高家堰、歸仁集等地築堤,堤築得長,所耗費的物資金錢絕非小數,而以吳桂芳一人之力自然不能將所有細節都照顧到,柳賀便負責驗收堤壩和勘查財事。

朝廷下撥的治河銀,須得一錢一厘都用在河工事上,不容許挪用半分。

柳賀背靠吳桂芳,又有得罪張相的完美履歷,可以說是扮惡人的最佳選擇。

他曾為帝王講師,身份尊貴非一般官員可比,即便眼下虎落平陽,可天子見了他都得喊一聲先生,地方上的官員他自然更不會畏懼。

何況在不少官員看來,柳賀連張相公子的考卷都敢篩落,可謂官場上的第一大二愣子,若是他們做得太過,柳賀發起愣來該怎麽辦?

俗話說,橫的怕愣的,官員們都很珍惜名聲,很少有人豁出去做魚死網破之事。

這些因素疊加起來,柳賀督河一事推進得還算順利,淮安、徐州等地畢竟剛遭水禍,官員們被貶官的有,被申斥的也有,自然不敢在河堤上多做文章,只盼這河堤能保佑淮河百年的安寧才好。

……

築堤一事,吳桂芳采納了柳賀的建議,在四府各地分別修建了遙堤、縷堤及月堤。

吳桂芳心中明了,柳賀的治河之法有一部分來自潘季馴,潘季馴眼下賦閑在家,治河之法卻要聽一個賦閑之人的,似是說明他不如潘季馴一般。

若換了旁人當柳賀的上司,柳賀這麽做顯然犯了官場大忌,但吳桂芳更重結果,為讓治河效果更加,他甚至主動去信給潘季馴,向對方討教治河之法。

吳桂芳是嘉靖二十三年進士,登第的時間比潘季馴早兩科,他官位又高於潘季馴,這般做是極其禮遇了。

柳賀的官銜畢竟還是低了些。

潘季馴是因為得罪了權貴才回了老家,但在此之前,他已經官至右副都禦史,是正三品的大員。

柳賀二十多歲便已官至正五品,升官著實不算慢了,但和真正的朝廷大員比起來,他依然說不上話。

結合了潘季馴的建議,河堤種類繁多,所謂遙堤,便是在河流湍急之處留出缺口,在離河較遠之處修築第二道、第三道堤,這樣河水自缺口湧出時,流速逐漸變緩,進而便能儲存在第二道堤與第三道堤之間。

而縷堤

,則是臨河處修築的小堤,絲絲縷縷,可約束住水流。

月堤的名稱則源於其形,與縷堤相接,縷堤被洪水沖垮後,月堤可以繼續阻攔洪水。

築堤之時,吳桂芳要求地方上挑選經驗豐富的老河工,給予足夠的工錢,讓其助力堤壩的完工,這些河工大多經驗豐富,對水勢、流向、地形要比官員們熟悉太多,有他們相助,築堤之事自然事半功倍。

築堤是為了抵擋洪水,在築堤的同時,吳桂芳也命人引清水入黃,增加黃河的流速,這般實踐並非三言兩語就能夠完成,耗費的時間精力乃是柳賀為官以來最多。

他當初晝夜苦讀時,從未想過自己有朝一日竟會對治河事頭頭是道。

……

一轉眼便到了小年,紀娘子與楊堯也自鎮江府過來與柳賀團聚,小半年不見,妙妙長大了不少,會喊爹爹了,柳賀治河時不曾多想著家人,但到了這時候,他發現自己內心還是很想念家裏的。

柳賀的同知衙署此前已經認真打掃過一遍,但他畢竟一人居住,對衙署的布置並不重視,柳賀本人對生活品質要求不高,只要幹凈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