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柳賀上疏(第2/2頁)

張居正不常誇人,柳賀見他的日常就是聽他板著臉訓自己,此時突然被誇,柳賀既有些慌亂,也有些受寵若驚。

“若我有這麽一日,你便也作一篇此等水準的文章給我吧。”

柳賀連忙道:“恩師切莫這般說。”

“人都有生老病死,我並不忌諱這個。”張居正道,“便如我所說的做。”

柳賀想,或許是病床上的吳桂芳令張居正想到了自己。

畢竟連他都忍不住想起日後回鄉養老的事。

不過柳賀猜,張居正恐怕不會想到那一天的,他一直專注朝事,要他決斷的事情實的太多太多。

……

過了幾日,吳桂芳便過了世,天子感念他治河之功,贈他太子少保。

吳桂芳過世後,工部尚書一職便由兵部左侍郎曾省吾接掌,此人是朝野皆知的張居正鐵杆。

這個月底,柳賀終於將內閣改過的削藩條例拿到了手。

他發現,對於他寫的那份建議,主體部分張居正修改的不多,基本都留了下來,他只是補充了與王府事務相關、而柳賀並未涉及的部分。

按張居正的說法,柳賀雖有些小聰明,但為官經驗畢竟不是十分充足,許多方面的考慮仍不夠完善。

又過了一日,柳賀以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的名義上了疏,稱嘉靖時的《宗藩條例》已不適用於如今之境況,藩王在地方上為禍者多,開支巨大,以至於朝廷無財可用,藩王封地的百姓也深受其苦,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者不在少數。

在這封《奏宗藩事疏》中,柳賀提出了幾大建議——

一、親王就藩時應核定額數,不能僅隨天子心意。

這一條的言外之意是,天子想給兄弟或者兒子加錢沒問題,但必須自己掏,不能打戶部的主意。

當然,如今天子朝戶部伸手已經成了習慣,但若一開始就定額定量,天子便不好意思獅子大開口。

柳賀在建議中報了一個極少的數目,屬於太後見了奏疏內容都想打他的程度。

二、《宗藩條例》中令宗室男丁滿一十五歲方可領俸,改為年十五至五十者可領俸。

三、混淆宗室血脈者,斬。

四、輔國中尉、奉國中尉若有退俸者,可令其自食其力,經商、務農,但不可涉朝廷要務。

……

柳賀洋洋灑灑寫了數頁,待奏章經通政司到了內閣,又到天子手中時,滿朝文武都以知

曉奏章中的內容。

官員們皆是瞠目結舌:“柳澤遠這是瘋了嗎?”

世宗將領俸的男丁年歲改為十五,宗室便一片反對聲,因而朝廷對這《宗藩條例》的執行並不十分嚴格。

就以世宗皇帝舉例,當初若不是武宗皇帝無子,如何輪到他來做皇帝?

換句話說,世宗皇帝當初便在宗藩之列,若萬歷朝及以後的朝代再發生這種情形,又當如何?

可柳澤遠竟喪心病狂到將宗室男丁領俸的年齡卡到五十歲止。

宗室又如何會樂意?

何況他還要削減親王就藩的花銷,宮中那關只怕會先過不去。

不過……因為柳賀此前的表現並不顯得如何喪心病狂,他這禮部右侍郎之位也是才任不久,莫非……是張居正指使?

京官之中,一位王煥的舊交不屑道:“你們可未見過柳澤遠在揚州的模樣,王兄的近況可謂十分淒慘。”

竟有人覺得柳賀是可以隨意拿捏的,被踢回老家的王煥實在冤枉。

“定是張相指使!”

奏疏中的內容實在過於異想天開,老成持重的官員覺得,以張居正的行事作風,此事不像是他所為。

但也無人敢否定此事不是張居正作為。

因而柳賀這封疏上後,朝官們竟是一片安靜,第二日的朝會,連上書彈劾柳賀的奏章都沒有一封。

畢竟柳賀減的是宗室的俸祿,和文官們關聯不大。

朝廷缺錢的時候,文官們個個都勒緊褲腰帶、苦哈哈地過日子,宗室親王、郡王們卻成日花天酒地,出了事還得文官們跟著擦屁股,文官們如何能忍得?

但也有人覺得,柳賀這奏疏上得不地道。

朝廷提倡孝老敬親,地方官都有表彰孝廉之責,此項也在文教考核範圍內,結果柳賀竟要讓五十歲以後的宗室不領俸祿了,這不是將老人活活往死路上逼嗎?

宗室並不是吃素的,柳賀這奏疏又實在是有許多漏洞可抓,因而到了第二日,朝中立刻多了許多彈劾柳賀的奏章。

彈劾的內容主要有兩項,一是宗藩領俸是祖宗之法,柳賀緣何上疏將之改動?二是柳賀為禮部官員,當知“禮”之一字的分量,令老者生計無著、老無所依,又豈合一個“禮”字?